負利率時代 投資人該怎麼辦天下雜誌1588



  
APP收通知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作者:陳柏基

NIRP是今年投資人不能不知的英文縮寫,全名是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也就是惡名昭彰的負利率,在情人節前,日本央行送出這份意外禮物,是儲蓄者和銀行業最不想收到的禮物,但現實生活中,負利率政策已經影響了全球25%的GDP,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不能不面對它…

老實說,負利率不是新鮮事,德國跟法國早在2014年已將利率降至負值,投資人從QE、QQE到負利率,眼見利率由零轉至負值,多少已有心理準備。日本央行情人節前送出的意外禮物引爆投資人對於經濟復甦不確定性的敏感情緒。


日本央行的情人節禮物 無愛的負利率

央行在情人節前送的禮物,對於儲蓄者和銀行業者,更是顯得無情且無愛。古人說儲蓄是美德,在負利率世界可完全行不通。過去只是「利息變薄」,如今存錢還要支付銀行利息費用,存錢等同於賠錢。

銀行業者也開心不起來,倘若機構或是個人存戶大舉抽回存款,同樣不利於銀行業獲利。這場自2008年起的全球利率戰爭開打至今,已經延燒到實體貨幣上,當定存戶每天睡醒張開眼就要賠錢,他們將「被迫去投資」,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必須冒多一些的風險,爭取較高的收益和超額報酬。

負利率的蝴蝶效應 從歐洲延燒到亞洲

實質負利率的濫觴始自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但這一路數政策的目的,不外乎是將資金逼出至市場進行花費或再投資,以達刺激經濟的效果。我們可以在美國和英國身上,看到寬鬆刺激的成效,但關於寬鬆帶來的副作用,包括資產價格堆高、泡沫化的擔憂,也為越來越多人所討論。

負利率代表了這一系列非傳統貨幣政策(或者也可說有創意的)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可說是全新的階段。至少在此前,我們不會因為存錢而遭受變相的懲罰。2014年6月歐洲央行是全球第一個將銀行轉存央行的利率砍到負利率的莊家,當時市場已經預期全球貨幣大戰將開打,隨著歐洲國家一一淪陷,今年負利率的蝴蝶效應進一步延燒到亞洲。

日本施行負利率,日本銀行存錢央行必須給付利息,可預期銀行將可能出售債券給日本央行(BoJ),以此降低因負利率增加的資產負債。

歐洲的負利率接下來的情勢發展,則是歐洲央行將買入更多資產,將更多公債殖利率壓至負值區;而機構或是個人存戶,則可能因為沉重的利息/稅金償付壓力,大筆抽回原先存在銀行的資金,倘若歐洲央行三月進一步擴大寬鬆,歐洲各國將面臨更大的存戶/款流失壓力。

不滿存錢還要賠錢 投資轉向更高收益或回報資產

諷刺的是,原本寬鬆政策正是被設計用來挽救金融海嘯重創的銀行流動性問題,也成功救起美國經濟。但發展到最新階段的負利率,卻進一步侵蝕銀行的獲利,及銀行過去長期以來的獲利模式,保險業又更首當其衝,因為它還不像銀行發展多元。

從投資的角度,負利率將嚴重影響許多保守型資產的收益率,現在已有超過10兆美元債券的殖利率為負,不論是貨幣市場基金或是保守型債券的收益水準,勢必將面臨更為嚴苛的環境挑戰。

當投資人和退休者開始不滿「存錢還要賠錢」,合理情境的發展,這些錢將轉向更高收益、或是高回報的投資。

雖然政府還在購入公債,但公債殖利率已為負值,一旦政府抽手、或是有更大的風險來襲,就有可能逆勢向下,去年德債殖利率陡然彈升就是一例。

相反的,信用型債券目前已經來到誘人的位置,殖利率升高、利差拉大,不論是選擇性的高收益債或是多元收益都更有「利」可圖;歐洲高息股的股票殖利率冠全球,還有央行政策支撐,都可能創造比「貨幣」值錢的價值。

再不然,從「貨幣」角度來看,即便美國今年是緩升情境,預估也是從4次升息降為2次升息,美元相對強勢趨勢並未扭轉,擁抱美元資產,不論是選擇性的美股或是美國優質公司債,都是投資組合中的基本配備。

當然投資人必須忍受相對應的風險,也要開始學習與風險共存。可以確定的是,不論資金將轉向高息股、美元資產、石油或者黃金,甚至把紙鈔壓在床墊底下,負利率的情人節,紅玫瑰絕對是最無意義且無用的資產。



部分文章及圖表可能未完 請見《天下雜誌》或上http://www.cw.com.tw/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