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產業動能趨緩,就連蘋果也營運看淡,勒緊供應鏈荷包榨出利潤的狀況屢見不鮮。但光學股王大立光連續兩季毛利撐竿跳,一路逼近70%的恐怖水準。竟是因為蘋果改變了一項供應鏈管理策略?
根據大立光最新公佈的財報,今年第三季營收143.15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衰退 11%,但毛利率連續兩季創下新高 ,達67.95%。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106.41元,等於一個月就賺超過一個股本。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在法說會表示,毛利率持續升高,主要是因為搭載音圈馬達(VCM)比例持續下降。
這是蘋果做出的決定。從iPhone7起,蘋果因良率而改變策略,不再委由大立光代購、組裝VCM(音圈馬達),而改由下游模組廠進行這項業務。林恩平在第二季法說會時便表示:「會影響營收,但對毛利率卻是好事。」林恩平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組裝屬於低利潤工作,且大立光的主力產品還是鏡片,因此不負責VCM代購組裝,反而可以提升本業的毛利率。
事實上,大立光確實有本錢專注於主力產品製造。個性低調的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在日前第三季法說會竟罕見地表態:「我們目前產能接近滿載...」
摩根士丹利證券出具報告認為:「大立光是iPhone7供應鏈中最大受益者。」該份報告認為,雖然外界對於iPhone7的銷量看法不一,但搭載雙鏡頭的5.5吋iPhone7 plus賣到缺貨是不爭事實。
iPhone7 plus後置鏡頭一口氣採用兩顆1200萬畫素的相機,前置相機的畫素也提升至700萬畫素。雖然鏡頭需求數量增加一倍,但卻不是所有光學廠都有能力吃下這顆大補丸。無論手機變多薄、相機規格拉多高,大立光都有辦法讓鏡頭厚度越來越薄。業界認為,大立光可望吃下9成iPhone7的光學鏡頭訂單。
大立光也逐步調整產品組合,將主力放在高毛利的高階鏡頭。目前,大立光生產的鏡頭中,有6至7成為1000萬畫素以上。500萬畫素以下的鏡頭已降至10%以下。
不過,林恩平強調,大立光也會爭取客戶採用大立光的自製VCM。目前,大立光子公司大陽科技負責自製VCM業務。大立光出鏡片給大陽,大陽加工組裝後再出貨給客戶。練兵中的子公司盈虧狀況不列入母公司合併報表,僅列為業外收入,也不會影響外界最關注的主力鏡頭產品良率。母公司衝利潤,子公司忙練兵,可說是大立光相當「利」害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