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機器人計劃 業務轉型屢戰屢敗said411f23991



  
APP收通知

X 12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本篇最後由 said411f 於 2014/07/06 09:01:41 編輯

基本上是來騙假錢及聲望~~
只有1篇新聞>>>夠聞者請3思.

現在尚在多方進行中..既然已擠身百元俱樂部~~來看看它的基金面上該注意的風險

>>>>>>>>>>>>>>>>>>>>>>>>>>>>>>>>>>>>>>>>>>>>>>>>>>>>>>>>
>>>>>>>>>>>>>>>>>>>>>>>>>>>>>>>>>>>>>>>>>>>>>>>>>>>>>>>>
>>>>>>>>>>>>>>>>>>>>>>>>>>>>>>>>>>>>>>>>>>>>>>>>>>>>>>>>
>>>>>>>>>>>>>>>>>>>>>>>>>>>>>>>>>>>>>>>>>>>>>>>>>>>>>>>>


http://www.sootoo.com/content/501480.shtml
富士康業務轉型屢戰屢敗 機器人計劃沉默
2014年07月6日8:08 稿源:中國經營報 

“代工之王”富士康又一次傳出了將在內地大舉招工的傳聞。據台灣媒體的報道,近期富士康正准備在內地招收10萬工人為即將上市的iPhone6趕工。盡管富士康官方對此不予置評,但對於這家目前在內地已有近百萬員工的大型工廠而言,大量擴招普通生產工人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富士康仍難以擺脫其對代工生產模式的依賴——當前其將近一半的收入仍來源於蘋果的代工業務。

“業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增長的關鍵,盡管一些計劃可能最終會失敗,但從失敗中獲得學習比直接收購一些成功公司的代價要便宜得多。”在6月25日的鴻海精密股東會上,富士康創辦人兼總裁郭台銘對股東表示。

2012年以來,富士康開啟了包括機器人計劃在內的一系列轉型,但時至今日,富士康的多數轉型措施依然難見成效,對於這個運作了近30年的龐大制造帝國而言,其根深蒂固的“代工”思維或許讓其轉型之路未必如同“失敗之後就是成功”那麼順其自然。

沉默的機器人計劃
7月2日,剛剛在台灣開完股東會的郭台銘現身貴陽,實地考察了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區的建設進展情況。這個集硬件制造、軟件開發、雲端網絡科技的富士康產業園已經完成了數據中心、中控中心的建設,納米觸控屏、游戲機搖桿、手機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也基本完成,將在近期開始試生產。

在該項目即將投產之際,富士康招工10萬人似乎並非空穴來風。不同渠道的消息顯示,出於對即將上市的iPhone6訂單需求富士康當下位於鄭州、成都、煙台等地的工廠均在大規模招收普工,有中介直言:“人數沒上限,現在缺人缺得厲害。”

針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求証,富士康官方以“不針對當前或潛在客戶及產品發表任何評論”為由拒絕評論,但表示,基於不同客戶的產品生產周期,富士康內地各廠區會持續開展人力招募及補充工作。

如果數據屬實,這將是富士康近年來在內地啟動的最大規模招聘計劃,而對於這家目前在內地已有近百萬員工的大型工廠而言,大量擴招普通生產工人從某種程度上或許意味著富士康三年前啟動的機器人計劃的推進可能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2011年,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公開表示,富士康將以日產千台的速度制造30萬台機器人,用於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在設立基地進行研發和生產機器人的同時,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台機械臂,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

“百萬機器人的計劃推進挑戰很大,但公司一直在致力於推進自動化的比例,對於機器人應用的前景也非常樂觀。”2013年,一名鴻海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曾表示,近兩年,普通人力資源依然會是鴻海在內地布局的重要支撐,在推進自動化進程的同時也會進行一些人力調整,重啟大規模招聘應屬此列。

針對目前富士康在內地的機器人研發及應用情況,本報記者向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發出采訪請求,但其並未正面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4月的一場媒體見面會上,郭台銘則公開表示,即使富士康的機械智能化水平上升,在內地,富士康至少也會保持一百萬員工的數量,“這是我們最低的數值”。

“富士康要想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在技朮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機器人自動化需要在大量同質化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才能發揮成本優勢面對生產工藝流程多變的手機、平板設備,機器人成本恐怕難以降下來,單台機器人的生產、維護成本一年至少也要十幾萬元。”

深圳一家自動化設備生產廠家的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稱,電子產品的很多工藝仍需要憑借人工進行操作,機器人的應用對提升生產效率有幫助,但有可能也會降低良品率,這或許是富士康機器人計劃受阻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富士康此番大舉招聘普工也在一定程度上証實了其當前仍無法擺脫對代工生產業務的依賴,尤其是蘋果業務。數據顯示,2013年,在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高達3.95兆元新台幣的營收業績當中,蘋果代工業務所占集團業務的比例仍然達到40%以上。

對於蘋果的依賴是近年來富士康難以回避的事實,2007年至今,憑借蘋果的訂單,富士康的營收實現了翻倍增長,至今,蘋果仍然是其最大的代工客戶,沒有之一。

然而,近年來富士康規模的迅速擴張並未給其帶來利潤的合理增長。2013年,富士康的營業利潤只有可憐的3%。與此同時,隨著蘋果設備銷量的下滑以及蘋果開始引入新的代工競爭者富士康還面臨著訂單流失的風險

“代工這種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不再能夠支撐公司的增長。”在年度股東會上,郭台銘毫不諱言,同時表示,近年來富士康一直在謀求轉型,以實現多元化的收入方式。

屢敗屢戰的艱難轉型
話雖如此,近年來富士康的轉型措施至今仍沒有太多現實的收獲,反而屢遭挫折2014年6月中旬,富士康旗下廣宇科技宣布出售所持有的SMS Marketing Service公司的48.01%股份。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可能意味著富士康與內地零售渠道合作伙伴賽博數碼的分道揚鑣,因為後者為SMS Marketing Service全資子公司

賽博數碼是四年前郭台銘在內地渠道拓展策略的核心合作伙伴之一。2010年,富士康開啟了向“市場銷售”方向的戰略轉型,提出了“四路門店+一個網站”的全消費渠道體系的宏偉構想,賽博數碼正是其中的“四路門店”之一。

如果富士康與賽博數碼就此分手,那麼,富士康四年前啟動的渠道戰略至此將全線潰敗:與麥德龍合作的線下電器商城“萬得城”因經營模式不善,早在2013年3月就關閉了上海的7家門店,退出中國市場可以進駐購物商場、大型超市的店中店“敢闖數碼”目前的布局仍然只限於江浙地區布局於三線以下城市的“萬馬奔騰”門店則在2012年就已擴張停滯唯一的線上渠道“飛虎樂購”,更是因為內訌而淪為了今天的“非著名電商”,成為富士康渠道戰略上的“雞肋”。

在6月25日的鴻海精密股東會上,郭台銘對於富士康近年來各種轉型所遭遇的挫折並不否認,但其認為代價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事實也表明,盡管曆經多次失利,郭台銘顯然不想放棄將富士康從代工轉向商貿、物流和科技服務轉型的夢想。2013年4月,郭台銘卷土重來,成立了一個B2C電商平台——富連網,並與阿裡巴巴的天貓合作,銷售富士康生產的“富可視”品牌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視、數碼配件等產品。

“這次重新做電商,富士康還是吸取了一些教訓,比如沒有將攤子鋪得太大,而是集中在富可視品牌上,但是,富可視在美國都是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在中國又如何成功?富連網的天貓旗艦店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店鋪,與普通的數碼店鋪競爭尚且吃力,又如何能托起富士康的電商夢想?”有電商行業資深人士公開提出質疑稱,富士康以“B2B”的思維模式來運作“B2C”電商生意,缺乏用戶體驗思維,結果恐怕仍然不樂觀。

事實上,郭台銘也沒有將富士康的轉型完全押寶在渠道零售方面,在代工產業的上下游乃至電子產業以外,郭台銘也在作搶先布局,其中包括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配件,涉足手機銷售和分銷領域、提供電信服務,甚至通過專利授權來盈利等等。

“我們正在測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把軟件、硬件和無線網絡整合在一起。這項業務將在台灣首先推出,然後擴大到全球。”針對這一系列新的變革,郭台銘在6月25日的股東會上表示,這將幫助鴻海降低對代工生產業務的依賴。

一名接近郭台銘的富士康前高管透露,富士康還希望將技朮專利作為未來增收的一個方式據總部位於紐約的專利咨詢公司EnvisionIP數據顯示,
2013年富士康已經成為了全美排名前20的專利持有公司

目前尚沒有詳細的數據可以証實上述業務正在給富士康帶來的營收貢獻,而富士康對於當前轉型業務的進展亦表示出不予置評的態度,“代工之王”能否在這場轉型戰役中完成自我救贖?正如郭台銘所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富士康“未來十年”何去何從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06 11:02:01

本篇最後由 said411f 於 2014/07/06 11:04:16 編輯

售後服務>>>>>>>>>>>>>>>>>>>>>>>>>
蘋果會左右它的利潤及生存.而蘋果現在開始有大問題~~
營業利潤只有可憐的3%...所以若轉型不成功便成仁

http://laoyaoba.com/ss6/html/74/n-495274.html
廉價手機施壓蘋果利潤率
2014年7月06日 08:00  BI中文站 7月5日報道

對蘋果未來的利潤和股價來說,最大的一個威脅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大的價格壓力。

據估計,蘋果的利潤有70%來自於iPhone業務,而且其中大部分來自售價約600美元的高端iPhone。蘋果高端手機的毛利估計為50%左右。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蘋果iPhone業務的增長率已經重挫(見下圖),這已經導致該公司的利潤增長放緩

蘋果手機業務銷售增長放緩,原因是發達國家市場已經成熟,而在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中,蘋果一直沒有推出定價合適、銷售良好的手機。

蘋果決定不提供低價手機,這為競爭對手開啟了方便之門蘋果的競爭對手不但有三星等大牌,而且包括一些迅速崛起的中國制造商。

最初與蘋果競爭的廉價手機不具威脅,因為它們太蹩腳。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其中的一些手機不但在設計和規格上,低價手機的質量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在粉絲的忠誠度上,都已經成為蘋果手機名符其實的競爭對手

現在,這些廉價手機的銷售量開始暴漲。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稱其銷售量增至1500萬部,同比增長278%。
下面是BI分析師Tony Danova制作的圖表。

1500萬部,這個數字已經接近蘋果手機本季度全球預計銷量(約3500萬部)的一半

是的,當蘋果推出大屏幕的iPhone6時,訂單預計能達到6000-7000萬部,其銷量將出現較大增長但按小米的銷售增長速度,它要迎頭趕上也不需要太長時間。

小米的頂級手機MI3售價約320美元,相當於同檔次iPhone價格的一半左右。小米也已經推出了精心設計的其他款式手機,售價僅為100美元。

生產高品質、低價位智能手機的制造商並非小米一家

BI的技術編輯史蒂夫‧科瓦奇(Steve Kovach)最近嘗試了中國一加公司(OnePlus)的一款智能手機。史蒂夫表示,在他曾經使用過的手機中,這是最好的之一。而這款手機(One)的價格不到的頂級iPhone的一半

下圖這幅圖顯示了低價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崛起。總體來說,它們的手機銷量已經遠超蘋果。

重要的是,這些手機並非都是“廉價的塑料垃圾,其中有一些堪稱漂亮這些廉價智能手機和蘋果手機之間的價格差距大約為300美元,這個數字正好是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如果蘋果被迫降低價格,或者iPhone的潛在買家被這些對手奪走蘋果的利潤將大跌

這種情況會發生嗎?鐵桿蘋果粉絲嘲笑這個想法。他們會說,寶馬或奔馳一樣,蘋果屬於為優質客戶而生的高檔品牌。 而小米和其他公司,就像克萊斯勒或福特。

這個比喻聽起來有說服力……但我們要記住兩件事情:
首先,蘋果的客戶群已經遠遠超過了像奔馳和寶馬這樣的“奢侈品”品牌的客戶群。例如,蘋果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約為40%。 而奔馳和寶馬等“奢侈品”品牌在美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大約只有10%-11%。因此,已經有很多開克萊斯勒和福特車的消費者在使用蘋果手機。

其次,和汽車不同,手機是一個“平台市場”,第三方可以在上面推出自己的產品(應用程序和服務)。在平台市場中,市場份額是重要的如果一個平台的市場份額太低,就不能吸引眾多第三方開發商在上面構建產品和服務。而一個平台如果只有很少的產品和服務,也就不能留住用戶因此,如果蘋果在某些市場的份額不斷下降,它最終將無力和其他公司競爭。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運營商會為蘋果手機消費者提供最高200美元的補貼,頂級的iPhone似乎也只需花費200美元。因此,在這些市場,蘋果可能將比較容易維持當前的定價策略。但在運營商不提供補貼的新興市場,價格較低的手機的威脅越來越大蘋果可能將很難在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市場中擴大份額。

這是否意味著蘋果完蛋了? 不。iPhone6的客戶基礎可能是巨大的,而且蘋果的利潤率如此巨大,即使它遭受重創,也是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不用說蘋果存在銀行裡的數額驚人的現金。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及質優價廉的智能手機不斷湧現,蘋果的利潤率在未來幾年確實可能承壓一般來說,利潤率的降低對股票價格是不利的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0 00:42:19

本篇最後由 said411f 於 2014/07/10 00:43:13 編輯

以下引用由 said411f 在 2014/07/06 11:02:01 所發表的內容:
http://laoyaoba.com/ss6/html/74/n-495274.html
廉價手機施壓蘋果利潤率
2014年7月06日 08:00 BI中文站 7月5日報道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08451.htm
Flurry:小米手機用戶會比iPhone用戶花更多時間在app上
2014-07-09 14:45:24 稿源:cnBeta.COM 

分析師們認為蘋果的用戶基數會變得更加龐大,這就是傳說中的“蘋果魔力”(Apple Magic)。然而,移動分析公司Flurry卻在分析了消費者在應用上所耗費的時間後發現——盡管該指標通常由蘋果所主導,但是在中國市場,小米已在奮力挑動這個天平

Flurry指出,在過去6年時間裡,平均每個iPhone用戶在app上所耗費的時間,要遠多於Android用戶。然而,在其於2014年1月進行的23000例隨機取樣中(中國市場),卻發現小米更要領先於蘋果和其它Android設備。

如果以iPhone作為基准(100%)那麼小米用戶的人均app時間比前者還要高出7個百分點三星HTC用戶在應用上所花的時間,則比iPhone用戶分別14%27%。

應用類型方面,Flurry發現,小米用戶多是媒體和娛樂類app的重度用戶,比平均值高出了62個百分點

有趣的是,盡管移動游戲、社交和通信類應用在市場上很火熱,但是小米用戶使用這類應用的時間,卻比其它智能機用戶少很多。

此外,小米用戶還會在生產力app上耗費28個百分點的時間。究其原因,則與小米對自己的定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編譯自:TNW
http://thenextweb.com/asia/2014/07/09/flurry-xiaomi-is-stealing-some-of-the-apple-magic-in-china-as-its-users-spend-more-time-in-apps/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1 23:59:21

本篇最後由 said411f 於 2014/07/11 23:59:49 編輯

以下引用由 said411f 在 2014/07/10 00:42:19 所發表的內容: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08451.htm
Flurry:小米手機用戶會比iPhone用戶花更多時間在app上
2014-07-09 14:45:24 稿源:cnBeta.COM 

在大陸>>蘋果快變貧果ㄌ


http://news.cecb2b.com/info/20140711/2516942.shtml
三星用戶狂跳槽小米大陸份額遠超蘋果直逼龍頭
2014-07-11 21:21  精實新聞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Kantar Japan最新(7月9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小米科技(Xiaomi Corp.)在大陸智慧手機市場上,瘋狂吸引諾基亞(Noki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用戶跳槽,提振其銷售市占率已遠超蘋果(Apple)、並直逼龍頭三星,代表小米已成為大陸最有勢力的智慧手機品牌之一。

Kantar指出,根據調查得知,在過去1個月期間,三星於大陸智慧手機市場的銷售市占率達23%高居首位,惟市占率僅較小米21%高出2個百分點,其次為蘋果16%

Kantar表示,在針對過去1個月期間購買小米機的消費者進行調查得知,高達70%在購買小米機前就已在使用智慧手機,當中20%原先就已是小米用戶、18%為諾基亞用戶、17%為三星用戶;另外,或許是主打的族群不同,故僅有5% iPhone用戶跳槽至小米。

研調機構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 5月26日公布,小米在中國第2度擊敗三星,其紅米機在2014年4月高居中國智慧機銷售量排行榜榜首。統計顯示,41%的紅米機買家是第一次購買智慧機的新手、另有23%則是先前的三星用戶。cnbc.com 6月29日報導,中國移動(China Mobile)統計顯示,今年4月小米手機銷售量達175萬支、奪下銷售冠軍寶座;三星、蘋果(Apple Inc.)分別排名第五名、第11名,銷售量分別達127萬支、29.7萬支。

彭博社7月2日報導,小米發言人Tony Wei在接受電話訪問時透露,今年上半年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2,600萬支、較去年同期的703萬支成長270%,超越去年全年的出貨量(1,870萬支)。他指出,今年上半年小米銷售額自一年前的133億元(人民幣,下同)成長148%至330億元。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3 13:06:38

以下引用由 小金龜168 在 2014/07/13 05:49:00 所發表的內容:
1. iphone6 被封殺,那中國會有很多公司倒閉,失業率會大增,
  習近平不會笨到讓這種事發生吧!

偶看到的相反.....

1.海思真8核麒麟晶片會大賣
2.原本iphone6的廠會回歸阻國做大大陸高性價比手機(會有短暫磨合期而已)
3.大陸自有供應鍊會暴發

iphone6 被封殺,那中國會有很多新公司創立,失業率會大減!!!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3 13:27:12

以下引用由 亞克賽爾 在 2014/07/13 13:18:28 所發表的內容:
Iphone6有其市場獨佔性,不會被封殺,反而其存在,才能顯示低價機的存在價值。
影響最大的是三星,將步入HTC的後塵。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09317.htm
蘋果回應收集用戶位置信息不會擅自追蹤用戶
2014-07-12 21:42:02 稿源:騰訊科技

昨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曝光稱,只要在蘋果手機上安裝APP,用戶使用的時間地點都會被記錄下來。對此,蘋果公司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稱,用戶期望移動設備能夠快速並可靠地確定自己的當前位置,蘋果在設備端做到了這一點但蘋果不會追蹤用戶的定位,以前從未這樣做過,以後也永遠不會這樣做。

蘋果表示,絕對不允許任何應用,在未曾預先彈出讓用戶一目了然的提示並得到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就擅自接收設備的定位信息

蘋果同時強調,公司從未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機構就任何產品或服務建立過所謂的 "後門"。

在昨日央視節目中,記者對包括社交軟件、辦公軟件、炒股軟件、娛樂軟件等在內的十一款進行測試。其中有5款軟件出現了位置權限的申請,但都已經關閉。剩下的六款軟件則並未出現位置權限申請。

通過操作發現,當使用軟件時,對應位置文件夾中會出現軟件的使用情況,包括使用時間、使用位置的經緯度等。該文件夾雖然顯示加密,但並不需要任何解密措施就可以打開。這些定位信息完全與軟件的使用同步,相對於手機基站、WIFI定位,該種定位方式精准度更高。

近年來,蘋果多次因涉嫌搜集用戶的位置信息而惹上麻煩:

2011年,近三萬名韓國蘋果手機用戶起訴蘋果公司,未經同意擅自搜集用戶行蹤信息,要求蘋果公司賠償約1.6億元人民幣;

2012年,蘋果公司再次因搜集用戶位置信息,在美國聖何塞被集體訴訟。

以下是蘋果公司官方聲明原文:

關於你定位信息的隱私

一直以來,Apple 都非常堅定地承諾保護我們所有用戶的隱私。從最初的設計階段開始,隱私保護的理念就已植根於我們的產品與服務之中。我們不懈努力,只為將安全性世界領先的硬件和軟件產品帶給我們的用戶。與許多其他公司不同,我們的業務並不依賴於收集大量用戶個人信息。我們鄭重地承諾,堅持給予用戶清晰而透明的提示和選擇,讓用戶得以控制自己的信息。而且我們堅信,自己的產品也簡單而恰當地做到了這一點。

我們非常感謝 CCTV 的努力,就這一我們也認為非常重要的議題來協助進行用戶教育。在此,我們要確保所有的中國用戶能夠清晰地了解,在涉及隱私和個人數據信息時,我們的所為及所不為。

在購物,旅游,尋找就近餐館或計算上班所花費時間等具體活動中,我們的用戶想要並期望他們的移動設備能夠快速並可靠地確定自己的當前位置。我們在設備端做到了這一點。但 Apple 不會追蹤用戶的定位:Apple 以前從未這樣做過,以後也永遠不會這樣做。

如果僅使用 GPS 衛星數據進行手機定位,可能需要花費幾分鍾的時間。而通過預先儲存的無線局域網熱點位置和信號發射塔位置數據,並結合當前正在被 iPhone 接收的無線局域網熱點和信號發射塔信息,iPhone 可以將這個時間縮至短短幾秒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Apple 運行著一個安全可靠的眾包數據庫,其中包含了 Apple 通過數百萬 Apple 設備收集的已知信號發射塔和無線局域網熱點位置信息。但必須重點指出的是,在這一收集過程中,Apple 設備並未發送或傳輸任何具體與某部設備或某位用戶相關的數據。

在我們所有的設備上,Apple 都讓用戶能夠自主控制定位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用戶必須自主選擇啟用 "定位服務",因為它不是一項默認設置。Apple 絕對不允許任何應用,在未曾預先彈出讓用戶一目了然的提示並得到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就擅自接收設備的定位信息。這樣的提示是強制性的,並且不能被隱藏或覆蓋。如果用戶改變主意,僅需簡單地切換 "開/關" 按鈕,即可隨時就個別應用或服務退出 "定位服務"。當用戶將某個應用或服務的定位數據切換成 "關" 時,它就會停止收集數據。而且,家長還可以使用 "訪問限制" 功能,以防止孩子使用 "定位服務"。

當使用 iPhone 了解交通狀況時,iOS 可搜集 "常去地點",在 "通知中心" 的 "今天" 視圖中提供通勤信息,並在 CarPlay 中為你展示 iOS 自動規劃的路線。但 "常去地點" 僅存儲於每個用戶個人的 iOS 設備上,並且進行了加密;它並不備份於 iTunes 或 iCloud 中。Apple 從不獲取或了解某個用戶的 "常去地點" 信息。而且,這一功能也可隨時通過隱私設置切換為 "關"。

Apple 不會在任何時候通過任何用戶的 iPhone 去獲取其 "常去地點" 或其定位服務的緩存。我們通過用戶密碼對緩存進行了加密,並且謹防任何應用對其進行訪問。為了讓用戶擁有更大透明度的權益,用戶在成功輸入其個人密碼後,即可看到其設備上收集的數據。而當設備鎖定後,在未輸入密碼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查看這些信息。

正如我們前文所述,Apple 從未與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機構就任何產品或服務建立過所謂的 "後門"。我們也從未開放過我們的服務器,並且永遠不會。對於我們而言,這些都是必須堅守、絕不妥協的。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3 15:18:40

本篇最後由 said411f 於 2014/07/13 15:20:49 編輯

又有1間公司看到貧果的罩門
對蘋果的過度依賴是大多數蘋果供應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它們仍在尋求與其他廠商機會、維持業務多樣化以備在蘋果產品需求減弱時能夠維持生存


>>>>>>>>>>>>>>>>>>>>>>>>>>>>>>>>>>>>>>>>>>>>>>

http://news.mydrivers.com/1/311/311907.htm
夏普欲支付蘋果3億美元 只求與iPhone離婚
2014-07-12 09:51:50 出處:鳳凰科技

為減少對蘋果產品依賴夏普公司打算向蘋果支付300億日元(約合2.93億美元),購買位於日本龜山市(Kameyama) 的1號工廠目前該工廠為iPhone生產顯示屏設備

援引《日經新聞》新聞消息,夏普位於日本龜山的1號工廠原本僅能生產用於電視機產品的大型顯示面板,2012年,為了使工廠能夠實施轉型、從而為蘋果代工iPhone顯示面板蘋果和夏普共同投資1000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對產品生產線進行改造其中蘋果的投資占到大約一半,蘋果因而獲得該工廠部分設備所有權

據這份報告稱,夏普龜山1號工廠90%的產能在為蘋果iPhone 6生產顯示屏設備除非未來這款手機需求開始下滑,否則夏普無法擺脫iPhone 6 顯示面板訂單壓力而獲得一些靈活性

為進一步獲得顯示面板市場領導地位,顯然,夏普正尋求實現多元化客戶比如向中國多家智能手機廠商提供面板,而非過度依賴蘋果

據稱,蘋果公司曾要求夏普拒絕向三星——自己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最大競爭對手——提供顯示面板產品免使蘋果失去顯示技術優勢地位

蘋果通常會將iOS設備的顯示面板外包給多個不同的供應商,而iOS設備顯示面板主要合作伙伴富士康也已經與夏普達成合作協議,這意味著富士康也可以自己生產iPhone或iPad屏幕

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願意放棄龜山1號工廠設備的所有權。即使蘋果答應夏普獲得更多業務上的靈活性,可以預見,會有更多顯示面板廠商與蘋果展開合作,以填補夏普留下的空缺

對於大多數蘋果供應商而言,對蘋果的過度依賴是它們面臨的主要問題,無論是其產品自然發布周期的調整,或者是潛在的資金斷鏈,都有可能導致蘋果作出突然決定而更換供應商。因此,很多供應商都樂意與蘋果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關系,但它們仍在尋求與其他廠商機會、維持業務多樣化,以備在蘋果產品需求減弱時能夠維持生存。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5 13:42:05

http://tech.huanqiu.com/per/2014-07/5064348.html
郭台銘:富士康計劃自行生產工業機器人
2014-07-15 08:50:00 來源:環球網科技

台灣媒體7月14日報道,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稱,鴻海精密計劃自行制造工業機器人,並希望這些機器人能夠像熟練工人一樣處理流水線任務。

郭台銘11日現身鴻海精密位於中國西南的新生產基地,他向記者表示,該公司計劃大舉投資自動化生產,以便解決熟練工人短缺的問題。他說公司計劃使用工業機器人運輸原材料並處理復雜任務。鴻海精密又名富士康(Foxconn)。

郭台銘說,廉價勞動力不復存在了。受到網上信息自由流動的影響,各地工資位於同一水平。他說希望在五至十年內利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郭台銘說,公司計劃所生產機器人限於內部使用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6 01:09:30

http://www.dram.com.cn/home/newsintron.asp?id=87973
鴻海猛攻終端周邊產品,搶灘兩岸品牌戰場
2014-7-15

近期鴻海集團鎖定終端周邊產品市場火力大增,旗下事業群分別針對不同消費客層推出一系列品牌產品搶市,包括Coverbank、銳騰、閃電狐等鴻海(2317)各事業集團所推出或即將推出的終端產品品牌,涵蓋各式充電與傳輸線材、耳機、隨身音響、行動電源、無線充電產品、甚至搭配電視的音響等,供應鏈業者透露,鴻海全力搶灘兩岸終端周邊產品戰場,未來將另創一片天。不過,相關訊息仍有待鴻海進一步對外宣布。

盡管鴻海在前一波整合虛實通路戰役中頻遭滑鐵盧,然在秣馬厲兵之後再展開新一波攻勢,不僅憑藉集團供應鏈優勢成立富金機電子商務網,並透過天貓平台成立富聯網專門店,從事品牌客戶旗下諸多不同類型產品銷售,鴻海旗下事業群更將鎖定不同消費客層,推出一系列品牌終端周邊產品搶市。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18 19:29:01

http://news.cecb2b.com/info/20140718/2542593.shtml
錘子手機品質差跌破預期 恐難收回成本
2014-07-18 15:29 OFweek電子工程網

7月8日,隨著錘子手機Smartisan T1開始發貨,自詡對品質“有著苛刻要求”的錘子手機正面臨接二連三的質量投訴。

在發貨前三天,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就首發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前打了“預防針”。他在題為《關於產能和發貨,關於感激和致歉》的微博中表示,“由於做工方面的苛刻要求,目前產線上的良品率較低”。他同時又自信的指出,“現在我們產線上不能通過質檢的大多數產品,做工也要比絕大多數手機廠商的產品要好很多。”

然而,來自網友的反饋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並不像羅永浩描述的那樣樂觀。屏幕邊框碎裂、漏光、攝像頭內有污跡、前置攝像頭位置不正、實體按鍵塌陷或竄鍵等,這些明顯存在瑕疵的手機,卻在羅永浩所謂的“苛刻”要求下,通過正常發貨渠道流入用戶手中。羅永浩曾不止一次的調侃“雷軍太土、黃章太笨、喬布斯也就那麼回事”,但一旦自己真刀實槍的賣起手機來,顯然並不比他調侃的對手好多少。


一向標榜“工匠精神”的羅永浩為何在品質控制面前防守淪陷呢?

據悉,錘子手機的工業設計外包給美國公司,組裝、調試、工藝由富士康負責,真正來自錘子科技的東西是錘子ROM以及羅永浩的眼光。產品上市階段是真正考驗實力的時候,錘子科技顯然不能單純依賴合作方進行品控把關,如何更好的把握品質及生產節奏需要提前與代工方溝通。在一些人看來,或許老羅更應該將工匠精神發揮到產品生產的把關中,而不是只掛在嘴邊上。

作為代工企業,富士康能為蘋果生產出高質量的iPhone手機而本次代工錘子手機卻狀況百出。代工產品的標准不一樣,采購的材料不一樣,加工工藝和品質管理不一樣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有論壇網友表示,手機的質量由設計、選料、生產三方面決定,代工廠只能決定最後一個,其實前面兩個對最終產品的質量起了決定性作用,所以同一個代工廠出來的產品質量差距巨大是很正常的事情。

2013年3月蘋果曾因產品外觀不符合標准以及功能不良,將富士康為其代工的500萬部iPhone手機退回,要求富士康重新返工。對於本次錘子手機出現的質量問題,老羅表示會安排退貨,返廠的問題手機翻新後打折銷售,今後會盡量提升良品率同是被代工方,兩者對待質量問題的處理態度相差明顯。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said411f

X 12
  回覆時間 2014/07/21 12:18:25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11635.htm
iPhone 在日本最牛 在中國輸得最慘
2014-07-21 07:12:59 稿源:騰訊科技

14.7% VS 51.6%,這就是蘋果手機在中國日本市場交出的兩份不同答卷。2014年3月至5月,在中國、歐洲五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和日本這四大主要智能手機消費市場,不同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呈現出一些令人驚訝的對比:

1.蘋果iOS在日本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谷歌(微博)的Android在日本僅占47%——這也是蘋果唯一取勝的戰場

2.Android在中國占據了82.7%的市場遙遙領先與蘋果的14.7%

3.Windows Phone依然不足以和前兩名競爭。但在歐洲,它的表現會稍稍令微軟欣慰——它在那裡占據了8.1%的市場空間。但在中國,它只有0.6%的影響力。

為何蘋果iPhone在中國和日本的表現,呈現出如此大的差異?

蘋果曾希望通過運營商,來獲得在中國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這一招並不太靈。在與中國最大的運營商達成合作後蘋果今年3至5月的市場份額,甚至比去年更低了

中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手機用戶,正在使用或練習使用智能手機。這場普及浪潮席卷了三四線城市和鄉村,而其中的主力便是千元智能機——這個價位代表了廣大中國市場的用戶購買力。但恰恰是在這個價位上,蘋果沒有任何產品可以提供

中國近年來新興的一系列智能手機公司,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國家在過去幾年的IT領域中,最大的驚喜也許不是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相反,那些致力於做手機硬件的企業真正的影響了中國市場甚至世界市場格局

這些公司有的來自互聯網企業的轉型或跨界,有的則誕生於傳統的硬件制造品牌。

同時,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的核心生產基地,就坐落在中國的深圳——近年來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他們又在成都和鄭州開設了新廠。這讓中國的手機廠商更容易獲得制造環節的幫助

其中最關鍵的是,這些廠商大部分沒有自己開發的原生系統,而蘋果iOS又是封閉的。所以他們只能選擇Android——各種不同版本,甚至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Android系統被安裝到物美價廉的硬件中然後銷往中國和全球其他新興市場

至於日本市場,那裡的表現恰恰相反。人們更熱衷於購買昂貴的iPhone,日本的運營商也投入高額的宣傳和補貼費用。同時,和中國新興的手機廠商可以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千元智能機相比日本手機業正遭遇嚴冬

在功能機時代日本曾誕生了一大批的手機品牌,一度占據了本土的絕大部分市場空間。包括夏普、松下、索尼、甚至三菱,都曾經推出過手機產品。但在智能手機時代,目前只有索尼一家保留在一線智能手機品牌中,其他的早已沒落不堪

免責聲明:
本人提供的共享鬼話皆為測試之用,請於下載試用完畢後刪除,勿作為實際操作使用。
如需長期使用請跟隨正排分吸輸,試用者請潔身自愛,如私自實際操作而賠錢斷頭者,
皆與原創者及論壇無關。
浮物到破慘為止

本文章主題共有 16 頁: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末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