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mydrivers.com/1/319/319914.htm
富士康iPhone新工廠計劃生變:蘋果急死了
2014-09-06 07:47:55 出處:華夏時報
菏澤,這個地處蘇豫魯皖交界處的小城,是富士康科技集團(簡稱富士康)偌大版圖上正欲落下的一枚新子,然而,未能如期舉行的簽約儀式,讓富士康在山東菏澤即將開展的圈地建廠變得撲朔迷離。而讓董事長郭台銘撓頭的是,菏澤一期廠房正是要生產蘋果手機連接線。
盡管代工巨頭富士康正在盡力減少對蘋果的依賴,以求撕掉自己身上緊貼的代工巨頭標簽,但穩居第一大客戶的蘋果,卻始終是富士康難以揮去的影子,如今,如何保證iPhone 6的順利供貨成為富士康上下最重要的命題。
菏澤投資生變
已經醞釀發酵兩年的富士康菏澤建廠簽約儀式原定在8月30日舉行,但這場簽約儀式上的兩位重要人物,卻相繼失約。
據悉,郭台銘將在8月30日當天到達菏澤,與當地政府就20億美元投資建廠事舉行簽約儀式,然而郭台銘當天並沒有出現在菏澤。更為這樁投資增加撲朔迷離因素的是,簽約儀式上另一名主角的缺席。
8月29日,就在原定舉行簽約儀式的前一天,原菏澤市副市長劉國生被山東省紀委監察廳公布因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原本分管招商引資以及對台等方面事務的劉國生,是與富士康數輪接洽談判的主要負責人。
此外,山東省商務廳的“撤文”舉動則更為這樁投資潑了一盆冷水。
8月28日,山東省商務廳在山東商務網上發布了《富士康科技集團確定在菏澤市投資建廠》一文,文中除了提到富士康集團正積極籌辦登記注冊手續,郭台銘將於近期到菏澤簽約以外,還詳細描述了已經基本確定的投資建廠的基本框架。但8月30日當天,這篇文章已經被山東省商務廳撤下。
目前,陷入這場漩渦裡的雙方都對外保持著一致的沉默。
記者先後致電菏澤市商務局辦公室及外資科相關負責人,辦公室以不知道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外資科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自己剛來並不了解富士康投資的後續情況。
而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對記者回復,對菏澤投資一事不予置評;富士康新聞辦的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富士康對投資事宜不便表態,一切都要以上市公司鴻海的公告為准。
但值得注意的是,9月2日,在劉國生宣布被調查的第4天,菏澤日報社主管主辦的《牡丹晚報》在當天二版頭條,刊登了有記者署名的《富士康在菏投資框架基本確定》一文。除了文章的題目多了“基本”二字,內容與山東省商務廳之前被撤下的稿子幾乎完全相同。
還原造城版圖
在菏澤投資建廠,已經花費了富士康兩年的時間,富士康在菏澤規劃的造城面積,遠遠超過了鄭州富士康。鄭州富士康廠區,曾以10平方公裡的面積位列富士康各地廠區面積之首。
據記者了解,富士康在菏澤建廠,一期將采取租賃開發區已倒閉的菏澤三利紡織廠3萬平方米現成廠房的方式搬遷生產線,生產手機、電腦連接線等電子產品等;而二期則規劃了10平方公裡的工業園區,起步區為2平方公裡。
為了吸引富士康落地,菏澤方面還從廠房租金、水電費用、稅收等39個方面給予富士康政策優惠。
有熟悉富士康菏澤投資事宜的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劉國生被調查,為富士康的投資增加了不確定性,但要說就此打住,雙方前期的投入就成為泡影,很可能只是暫緩。
該人士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富士康在菏澤投資建廠的前期工作已經開展,對前期招聘的4400名員工的培訓也即將開始。“但沒有簽約,後續就誰也說不好。”
而事實上,經濟並不發達,人工成本低廉的山東小城菏澤,只是富士康在內地的眾多選擇之一。
隨著沿海地區生產成本的增加,近年來富士康不斷將工廠由東向西內遷。僅僅是這個夏天,郭台銘的投資已經覆蓋了貴州、安徽的安慶、河南的開封、濟源等地,而業務也從手機組裝到新能源汽車配件,無所不包。
通過地圖可以發現,富士康投資的軌跡從早期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逐步轉移到以上海、淮安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又從以煙台、秦皇島為代表的環渤海地區,逐步向西轉移至人工成本更為低廉的中西部地區。
上述熟悉富士康投資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富士康選擇菏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除了“好招工”之外,菏澤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河南、安徽,將來可以與富士康在鄭州、商丘、開封等地的廠區,以及安徽工廠連成一片,互為產業支撐。
富士康帶來的巨大人流,無疑為這些地方帶來了不小的容納壓力,但都被富士康三個字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光環效應所湮沒。
僅以鄭州富士康為例,據鄭州海關在8月18日通報稱,今年前7個月,台企富士康在該省所屬企業進出口仍占全省外貿的52.4%。
在這個龐大數字下,各地政府無不像菏澤政府一樣,由主要領導掛帥,組成專門的協調小組推進,以期讓富士康盡快在當地落戶。
一切都是為了蘋果
盡管富士康以及其母公司鴻海,一直在減少蘋果對自己的影響,但不容否認的是,在如火如荼地圈地造城背後,最大客戶蘋果的影子始終存在。菏澤富士康便是一例。
據記者了解,富士康在菏澤的一期廠房生產的便是蘋果手機連接線。而根據外媒消息,未來5-10年,全球蘋果產品的五分之一將在菏澤生產。
來自蘋果的大筆的訂單與跟不上的產能,是富士康永遠面臨著的矛盾,菏澤建廠顯然有助於解決富士康面臨的巨大蘋果訂單壓力。
有消息稱,9月9日,蘋果iPhone 6將首度面世。而此前業界傳出的消息稱,到今年年底,蘋果iPhone 6的備貨量是從來沒有過的驚人數字:1.2億部。
據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制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此前預計,富士康已經獲得了5.5英寸款的全部訂單,以及4.7英寸款的70%訂單。
而在郭台銘提出的“三年百萬”機器人計劃進行得並不順利的情況下,大量招聘普工與新建工廠成為了富士康緩解訂單壓力的唯一途徑。
富士康為iPhone 6趕工,早已經開始在鄭州、太原等主力組裝廠區大規模招聘普工。7月18日,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宣布,富士康新增的iPhone 6生產設備已經在鄭州開工,為應對巨大的產能需求,富士康將在河南省招募10萬工人。
而富士康內部人士也曾對記者透露,郭台銘曾多次赴iPhone 6生產線坐鎮,以期由富士康負責的首批7000萬-8000萬部手機順利交貨,不會出現iPhone 5曾出現的退貨危機。
蘋果效應著實讓郭台銘又愛又恨,在享受其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又極力想撕下代工巨頭的標簽。
在今年3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郭台銘明確了要加快大陸投資的想法。股東大會同時通過了九項大陸投資案,包括手機、平板計算機、游戲機、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設備、服務器馬達、精密加工等眾多領域,總投資金額高達1.82億美元。
但大和證券分析師凱利·黃(Kylie Huang)認為,這些投資短期內還不可能改變鴻海依賴於代工的局面。
8月13日,鴻海發布了201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鴻海第二季淨利潤為新台幣201.9億元(約合6.73億美元),同比增長19%。而據楊應超估計,光是蘋果一家的訂單,就占鴻海四成以上營收比重,他預計僅iPhone 6一款手機,就可望為鴻海創造超過1萬億元新台幣營收。
如今投資菏澤存在變數,即將鋪天蓋地而來的iPhone 6又將再次考問富士康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