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英業達(2356)、長榮(2603)、華航(2610)、長榮航(2618)、緯創(3231)
反長榮航機師罷工、反影響飛安。有種就辭職不要罷工。
長榮機師上周五與公司年終+加薪談判破裂,宣布2週內發起投票罷工。導致這兩週大盤持續往上攻堅,只有營收不斷創高的長榮航獨自憔悴。
長榮航前三季營收1462億、較去年成長48%。前三季獲利165億。營收-支出=獲利。依11/27長榮航法說會簡報,支出占比最高的是燃油成本佔比33%、其次是人力成本佔比19%、第三是折舊攤提18%。飛機要有汽油才能飛,有機師才能飛、要買飛機才能飛。營運支出加總合計70%。長榮航前三季費用1462-165=1297億。其中人力成本19%、約246億。246億含健保+勞保+勞退,員工實際拿到的只有70%、約172億,還是比股東拿的多。更何況長榮航要買飛機,配息率頂多50%、股東拿到的還更少,員工比股東拿到多一倍以上。
其次機師說實質薪資比十年前還低,睜眼說瞎話。2015-2023,長榮機師基本薪從15萬加到25萬,加一堆有的沒的津貼、每個月領50萬。機師是把通膨,如房價、房租、雞蛋、雞排漲幅都算進去,完全不合理。要這麼說最低基本工資這十年從22800調到26400,一樣被通膨吃掉。機師還說去年獲利71億、4個月年終、今年前三季獲利165億,年終16個月起跳,更不合理。富邦金2020獲利908億,年終4-6個月、2021獲利1446億,年終還是4-6個月,要怎麼比。而更多的餐飲旅宿服務業甚至沒有年終。
機師還說長榮海前兩年大賺、40-50個月年終。長榮航今年大賺要求高年終。人家長榮海2021賺2390億、2022賺3342億、其中多季接近千億。長榮航是前三季165億、怎麼比。更何況機師薪資比海員薪水高一大截。原本4個月年終可能比人家40個月終還多。
機師說長榮航不用本土機師,找外籍低薪機師,也是睜眼說瞎話,是本土機師不夠,才找外籍機師。而且長榮航外籍機師都是找國外年輕人辛苦培訓起來,不是挖現成的。成天只會說阿聯酋航空機師薪資高。但為何不說其實跟日本、韓國、香港薪資差不多。更為何不說比中國、東南亞、印度機師高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難道徐若熙可以跟味全龍吵大谷翔平240億薪水、要不到徐若熙就鬧罷工?
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扯上飛安、機師爆料近十年長榮航六起飛安事件跟本土機師人力不足有關。事實上長榮航今天新聞稿很清楚說明六起事件都是地安不是飛安、而且都與國外機場地勤有關,都有申請賠償。吵年終跟加薪然後扯到飛安,更直接踩到全民跟長榮航底線,完全無法讓人接受。
機師刻意挑兩個星期內罷工投票,擺明了就是要在大選前罷工。透過選票施壓長榮航、交通部、政府,甚至連飛安都賭進去、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長榮航員工了不起1萬人、長榮航股東25萬人。要比選票,小股東選票最多。
長榮航機師要求的16個月年終、根本會讓人力成本暴增一倍(原本年薪是12+4)。公司辛苦賺的錢全被機師一碗端去。我今天也在機師烏煙瘴氣氛圍下、認賠殺出長榮航全部持股全部拿去買緯創、連零股1股都不留。今天才敢說出心裡話。長榮航機師有種就不要搞罷工,直接辦離職,跳槽加薪到你所謂夢幻薪資的阿聯酋。離職員工才最大。
桃園、基隆員工每天通勤到台北市上班的幾十萬人,都不能遲到、遲到就扣薪。而機師是從台北市家門離開到桃園上班報到,就開始算薪水、在國外睡覺觀光也領薪水,為的就是飛安,如今卻透過飛安施壓政府選票。孰可忍孰不可忍。
不敢辭職、只會透過選票威脅政府、威脅公司、威脅飛安的小孬孬終究會被人唾棄。有長榮航、甚至雙航、虎航、星宇航、甚至上市上櫃興櫃股票的小股東,只要長榮航這次敢妥協、影響股東權益,明年113全把票投給對立面。
再說一次,長榮航機師有種就離職,不要罷工影響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