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時間轉折是否準確,繫乎使用方式。
傳統的費氏時間轉折的使用方式乃從一個特徵高低點開始、
計算它所經過時間是否合於費氏係數的1、2、3、5、8、13、21……,
當它與這些係數吻合,代表是一個可能的變盤轉折。
但是問題出在無法確認何謂特徵高低點,
這種尷尬和波浪的使用有點類似,
也就是說,使用者無法確認到底那一波是那一波,
於是有時候會演變為亂槍打鳥。
例如,目前這一波從6232起漲,
從低點乍現的那一刻起直到現在,週線總共已經經過了五個可能的變盤轉折,
而在運氣最差的情況下,操作可能已經失誤了五次。
為了解決無法確認特徵高低點的惱人問題,
某些軟體發展出了Time Clust工具,
Time Clust這個工具求出所有線型中的相對與絕對高低點的所有可能的費氏時間,
再運用交集的觀念求取每一個時間點所包含的轉折強度,
轉折強度愈高,代表費氏轉折在那個特定時間點的交集愈頻繁,
想像中出現真正轉折的機會也隨之愈高。
可惜的是天不從人願,
從統計數字上來看,盤勢的轉折和費氏時間似乎沒有一個真正關聯性存在,
甚至比較重要的盤勢轉折、例如12682、10256、10393、10328、7476…等
都出現在毫無轉折徵兆的尷尬情況下。
但是,可以因為如此而遽爾否定費氏時間轉折的功用嗎?
恐怕也不行。
想像一種情況,
某個從來不曾接觸過木工操作的李四,
面對琳瑯滿目的木工工具,
他有可能拿了一把鑿子,磨刀霍霍的打算刨光一塊木板,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李四,
再問問自己是否已經真正體會出費氏時間轉折在金融操作領域代表的真正意義,
也許才會出現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