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精髓有二,一為研判趨勢(多頭市場、空頭市場、盤整市場),二為尋找買賣點。技術指標就是研判買點或賣點的工具。本書即是一本專門介紹技術指標的工具書,全書共有11個實用指標的經驗法則和實用技術指標組合。
由於作者教授技術分析課程和擔任操盤經理人多年,對技術指標之運用,非常熟悉;深知在多頭市場、空頭市場或盤整市場,該如何避開指標鈍化現象,以及該使用何種指標準確的機率性會最高。
各種技術指標都有其準確的機率性,但卻沒有一定性!作者將多年研究和使用的心得,用文字和圖例詳細說明,希望能達到一看就懂的效果,使初學者能現學現用,省掉多年自行實驗摸索的時間。
「技術指標是股價的領先指標」,當技術指標出現「黃金交叉」買點,股價便上漲,當技術指標出現「死亡交叉」賣點,股價便拉回修正。本書將各種常用指標買點和賣點的經驗法則完全公開,相信看完本書以後,讀者定能有所領會,並可以從中得到些許啟發。
股市投資,無非就是「買進」或「賣出」,但不是見報載利多就買進;見利空就賣出,而是要有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和工具,依照投資方法和工具,執行買進或賣出的行為。相信本書,絕對會是投資人「尋找買賣點」最好的一本參考書!當然也是投資人致富的秘笈。
民國74年筆者22歲,在軍中任職中尉排長,當年看了一本生涯規劃的書,當下立志,希望在民國78年退伍時,能夠存到100萬。當時薪水一個月才19,000元,由於吃、住全由國家提供、省吃儉用後,強迫自己,每個月存18,000元,隔年存了20萬元,當作投資理財基金。
民國75年全國第一本投資理財雜誌「money雜誌」創刊,我成為創刊會員,所有投資理財的觀念、知識和資訊,都拜它所賜!民國75年股市還不到1000點,當時開戶條件比現在嚴格,加上有軍職在身,不容易開戶買賣股票,只好將20萬元拿去買基金,就這樣筆者開始投資理財,今年剛好第20個年頭。
筆者買的第一檔基金是國際投信「國際第一基金」買進價167.1元(1張167,100元),民國78年退伍時,已漲到500元(1張500,000元);隔年又存了20萬元,剛好建弘投信成立,發行「建弘基金」,面額100元(1張100,000元)買了2張共20萬元,民國78年退伍時,漲到250元(1張250,000元),2張變成500,000元。筆者於民國78年26歲退伍時,真的如計劃存到第一個100萬,而且也擁有了人生中第一棟房子和車子。
退伍後,進入中華徵信所,擔任2年的不動產估價師,然後進入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擔任約聘工程師,負責北二高用地徵收。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於民國83年進入證券業服務,迄今約13年,經歷過證券商、投信、外資、投顧等,擔任營業員、研究員、研究部主管、策略分析師、操盤經理、教育訓練講師等職務
台灣股市從民國51年2月9日開始交易,筆者是民國52年2月9日出生,恰巧同月同日,似乎冥冥之中,已和台灣股市結下不解之緣!
民國75年以前的股市,筆者來不及參加,但是台股最精彩的20年,筆者慶幸能全程參與!筆者從民國75年進入股市,眼看加權指數從不到1000點,漲到8813點。民國77年9月24日「郭婉容復徵證所稅事件」,股市無量下跌19天,跌到4645點。事件結束後,台灣股市第一次上萬點,漲到12682點。8個月內,再從12682點,跌到2485點。李郝政爭後,指數從3098點漲至7228點。中共飛彈試射後,指數從4474點,漲到10256點。亞洲金融風暴後,指數從5422點,漲到10393點。全球網路科技泡沫破滅後,指數從10393點,大跌到3411點。911事件後,指數從3411點,漲到6484點。SARS事件後,指數從4044點,漲到7135點。
筆者經歷股市20年,教授技術分析11年,深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機會來時,你是否存好一筆投資基金?專業知識和經驗是否足夠?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今特將大家耳熟能詳,經筆者長年實驗且實用的技術指標,集結成冊,將各種指標的經驗法則與大家分享!希望這本實用技術指標的經驗法則,能成為投資人買進或賣出的參考書,進而成為致富的秘笈!「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希望各界股林高手,不吝指教!
最後,要感謝各位長官和好朋友幫我寫推薦序﹝荷蘭銀行台北分行王資深副總裁兼私人金融部主管蘊慈、美林證券投顧(股)鄭副總裁豐智、聯邦投信許總經理慶順、凱基投信林總經理怡君、財訊快報陳總主筆弘);還要感謝長庚大學研究生黃繼宗和張瑋玲同學幫忙文書處理,以及內人憶祖的協助下,才能順利完成本書的出版。
推薦序一 財訊總主筆 陳弘在全球的各項金融商品市場中,資訊的不對稱性是數百年來仍不易解決的問題,對於沒有研究員提供第一手公司資訊的自然人尤其是小額投資人(散戶),想要以基本面勝出並不容易,因此大多側重技術分析為主要的分析工具,一般學者普遍認為技術分析並無法提供可重複性的成功案例,並不科學,不過在我們的周遭卻也常看到不少因為靠技術分析而致富的個案,其實國際上不少績效卓著的基金經理人也都佐以技術分析來找尋最佳進出時點,以提高績效,所以大家常說技術分析是一項藝術,而要精學技術分析可能需要一點天分,其實這一些成功者大多對於技術分析都有獨特的研究心得,實戰經驗豐富,並且具有高度紀律的風險控管。
技術分析基本上以量、價、時、籌碼以及現象面等為主要標的,若再加以細分,價的部分可以從當天看盤、江波理論、到單根K線、K線組合、多組K線形成趨勢線、型態,再到道氏理論以及波浪理論,若再進一步演算則可得出移動均線、KD、RSI、MACD等輔助性技術標,而成交量關於谷底量、頭部量、攻擊量、退潮量是基本功,籌碼面則包括融資券、外資、投信、董監事等,而ADL則屬市場寬度指標,時間的分析從季節性淡旺季的小循環,5-10年的大循環,甚至是費氏數列、甘氏數列等均屬之,範圍相當廣泛,但是也常常會有不同指標之間或是同一樣指標的日線與週線之間相互矛盾出現,如何整合出適切的操作策略是一個大課題。
董鍾祥君深入研究技術分析經年,並且常應各方要求上課,化育無數,本書以台股為實例,整合各種技術指標嘗試在相互矛盾的訊號中找出合理序位以及可獲利的模式,比一般翻譯書更具參考性以及實戰性,投資朋友不妨以本書為堅實基礎,再以財訊快報上的日、週、月線圖,做大量廣泛的實證研究,一定可以迅速提升功力,提高勝率。金融操作的績效常是個人全人格的體現,如何將技術分析融會貫通,形成適合自己個性且能常態性穫利的操作策略,將是能否成為股市長青樹的重要關鍵,大家一起加油。
推薦序二 荷商荷蘭銀行台灣分行私人金融台灣區負責人 王蘊慈
相信許多投資者都與我有相同的經歷,上了許多技術分析課程,對技術分析理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碰到實務時,往往不知如何應用這些技術分析理論來判斷未來的走勢,進、出場時點,尤其是在技術指標鈍化,經濟前景不明時。
我曾在波士頓銀行總行新興市場債券交易部門服務。當時,我已有十多年經濟產業個股基本面分析的經驗,但發現交易部門多以短期部位為主。沒有技術面的配合,只憑基本面的分析,及消息面的判斷是不夠的。因此,我去上技術分析課程學到了一些理論,但仍不知如何判斷、應用。直到1997年加入花旗集團所羅門美邦證券,與本書作者董鍾祥共事,藉由鍾祥的指導,實務分享,經歷的傳承,才更了解技術分析的應用,如何藉著不同技術指標來協助我們進行股票投資,舉凡投機型的當日沖銷、短線進出、中長期波段投資、資產長期配置進出時點,皆能精準掌握,為投資創造利潤。
鍾祥以他20年的股市實戰操盤經驗,加上11年的教學經歷,將最重要、實用的技術指標傾囊相授與大家分享。期望大家能利用這些輔助技術分析工具,在股市大有展獲。看了本書,再投資。祝您百戰百勝。
推薦序三 美林證券投顧副總裁 鄭豐智
最近常搶佔頭條新聞的是金磚四國以及金鑽十一國的興起 ‚這些國家挾帶龐大的人力與不可取代的天然資源 ‚正急起直追落後已開發國家的腳步。以國與國之間的觀點來看‚這些新興國家正逐漸的搶走已開發國家的訂單、不僅經濟實力大增、而且在國際的政治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一般人民的觀點來看‚由於全球化的腳步越來越快‚這些國家的人民正逐漸搶走你我的工作‚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估計‚若世界經濟完全整合 ‚高所得國家的均衡實質工資應下降大約百分之十五。也就是說儘管我們努力工作賺錢 ‚我們的相對價值正一點一滴被新興國家的人民取代 ‚如果我們不想辦法提高我們的工作技能 ‚或增加收入來源 ‚那麼未來就只好接受可能的事實 – 生活品質逐漸下降。
如果要增加收入來源 (或者最基本的保住購買力) ‚很多人會希望藉由投資活動來達成。然而不幸的是環顧你我周遭的親戚朋友‚大約有七八成的投資都是賠錢。投資是一門專門專業的工作 ‚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 ‚或許根本不應該投資。有日本”巴菲特”之稱的”系山英太郎”曾說 ”投資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體力、耐性”‚投資人如果只是看報紙或是聽信明牌 ‚可能很難賺到錢。很多專家常說投資一家公司一定要研究其基本面。如果要做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常常會有資訊取得不易、而且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限制‚執行上有相當困難。所幸的是投資可以藉由其他的方式來提高賺錢的機率。例如研究技術分析‚藉由各種指標、趨勢分析來判斷投資的相對風險, 與可能報酬。
技術分析看似入門容易 ‚要專精卻是有相當的困難度。例如最困擾的一點就是不同指標常在相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建議 ‚有的指標在低檔建議買進‚有些卻建議賣出。要在許多指標中歸納出一個可以執行的投資策略‚不僅要對各指標有透澈的瞭解‚也需要相當的經驗。本人認為技術分析最好的一點並不是告訴我們今天應該買進、明天應該賣出的短線進出‚更重要的應該是幫助我們研判趨勢‚特別是抓出大幅度的向上(下)反轉點‚藉由大波段的操作‚才比較容易賺到錢。沉溺於短線分析、殺近殺出‚長期統計下來可能不見得佔得到便宜。
董鍾祥先生是一位長期研究技術分析‚而且樂在其中的一位投資老兵。每次與他談到投資相關‚尤其是技術分析時‚總是見他眉飛色舞、充滿熱情的與我分享他的心得。各位讀者沒有機會與他討論技術分析有趣的地方‚但是可以讀到這本書‚也是不錯的。
推薦序四 凱基投信總經理 林怡君
認識鍾祥多年,聽說他要出一本有關技術分析的書,而且是實用技術指標的經驗法則!這是他將多年在法人圈操盤和專業投資機構教學的心得,用文字與投資大眾分享,相信這本操盤手的指南針(實用指標致富秘笈),對投資股票和期貨,以及有興趣研究技術分析的投資人,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投資分析的方法,一般分為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種,在法人圈,這兩種分析方法都會互相搭配使用,通常都以基本分析為主,技術分析為輔;如果投資大眾能兩者兼備,在投資上,將可大大提高勝算!但是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基本分析比較不易入門,而技術分析方法,在國內,卻是大多數投資人,耳熟能詳的投資工具 !俗話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有一本好的投資參考書,而且是一本經驗法則的參考書,相信對投資大眾,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恭喜鍾祥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希望能再接再厲,多寫一些對投資大眾有幫助的經驗法則的書!
推薦序五 聯邦投信總經理 許慶順
台灣股市是一個相當淺碟的市場,散戶比重高,週轉率也高,長期涉足這個市場的老手相信都有經驗,技術分析扮演重要的功能,幾乎佔投資成敗一半的因素。
固然,股價要漲要跌最重要還是要靠基本面,但基本分析資訊公佈或取得總是落後市場,非內線關係人很難預知,即使專業投資機構研究人員亦難掌控;但技術指標通常可透露些許端倪,因此技術分析在非效率市場常常成為一項領先指標,熟悉技術分析可補基本分析之不足,投資人若能「以基本分析選股,以技術分析決定買賣時點」,進出股市勝算的機率就大。
鍾祥兄鑽研技術分析多年,不但在投信公司及券商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又經常在多家金融相關機構講授技術分析課程,理論實務相互印證,今將其智慧結晶彙集成書,分享投資人,相信是有意從事股票或期貨市場投資的人一本重要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