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精華(1565)、彰銀(2801)、聯合(4129)
【文/住展房屋網】除了將勞基法修惡、靠攏資方外,蔡政府上台後推動最努力的政策,大概就是都市更新了。都市更新涉及經濟、民生、居安等多項議題、因此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就將拉抬都更列為重要政見,當選後對都市更新的態度也頗積極,不僅任用了專業學者花敬群為內政部次長,操盤相關政策,還陸續完成了危險老屋重建、都更中心設立等重大政策規畫,讓因文林苑事件而近乎停擺的都市更新露出曙光。
為加速都市更新與危險老屋改建的步伐,近來中央在大動作翻修《都市更新條例》之餘,還表示將號召八大公股行庫成立「台灣金融聯合都更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主導老舊危險建物的都更服務,盼藉民眾對公股行庫的信賴感,拉抬都更的公信力。
雖然中央在都更議題上動作頻頻,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有些措施僅嘉惠小眾,對整體都更的幫助並不大,甚至還存在自肥疑慮,如本次新拋出的公股行庫另組都更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據官方所稱,為避免功能與各行庫現有的建築經理公司重疊,因此都更公司未來將不作土建融業務,只純粹從事危險老屋重建的都更服務,表面上看似政策分工明確,但實際上卻頗具玄機。
以先前通過危老條例來看,危險老屋重建需經所有權人百分之百同意,因此對產權單一的建物較有利;相反的,若是產權複雜的住宅社區,因整合難度高,危老重建優惠可說看得到吃不到,所以法案通過後,便被各方認為是對財團、行庫所有的單一產權建物有利、對整體都更無益的雞肋法案,更有學者批評危老條例根本圖利行庫與財團!
而國內有許多單一產權的危險老舊建物,所有權人恰恰就是公股行庫,包括合庫、彰銀、台銀、土銀、華南銀等,在雙北精華區都有不少老舊房舍等待改建,然而這些行庫所有的老舊房舍,過去若尋都更模式重建,困難度相當高,如今有了危老條例,改建難度瞬間下降許多,使得危老條例幾乎可以說是公股行庫的自肥條款。
而如今官方欲成立的公股行庫都更公司,又單單只著眼相對單純的危險老屋,沒有承擔產權複雜的都更業務,等於是用自家行庫的資源投入自家老舊房舍的改建活化,得利者不是公眾,而是公股行庫自身,難怪會讓人有自肥之疑!
更何況現今行庫所有的建經公司,並非不能從事危險老屋業務,且公股行庫為配合政策,向來對都更涉入不淺;既然如此,又何需再花數億乃至數十億另組公司?再者,這多出來的單位,未來若效能不彰,內部人事卻爽領公帑,豈不淪為肥貓機構?因此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公股行庫是否有必要出資另立都更公司,實有更深入思索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