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78391.htm
問題P2P數量逐年增加 披金融創新外衣暴斂巨資
2016-02-26 10:06:56 稿源:法制日報打著高收益的幌子,披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外衣,私下大肆招搖撞騙、欺詐攬財,成為眾多非法集資活動一大慣用伎倆。這些屢屢出現的借新還舊“龐氏騙局”,涉及人數眾多且金額較大,任其發展下去,不僅會掏空投資者的錢袋子,而且會積聚系統性金融風險,甚至危害社會穩定。
今年1月22日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指出,政法機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推動對民間融資借貸活動的規范和監管,最大限度減少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屢涉非法集資
北京某寫字樓內,一對年邁夫婦無助地哭泣。而此刻,曾紅極一時的某互聯網金融公司早已人去樓空。近年來,眾多類似案件屢見報端。
隨著互聯網金融“爆炸式”增長,到去年年末,全國P2P網貸平台已增至3598家,交易規模達5000億元。
然而,巨額的財富流動中,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問題平台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些非法集資活動打著網貸、網絡理財產品之名,動輒許以百分之十幾甚至更高的收益率,騙取投資者信任,短期內非法募集大量資金。由於沒有實際項目盈利,這種“龐氏騙局”難以長期支撐高額付息,籌集到一定金額後,不法分子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最終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1月14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台的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對其運營的網絡平台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後的平台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
辦案民警介紹稱,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余億元。
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相當於把資金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
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
而這只是冰山的一角。據了解,2014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非法集資案8700余起,涉案金額逾千億元。2015年1月至2月,立案2200余起,涉案金額346億余元。
非法集資多發潛藏高風險
互聯網金融為何成了非法集資的重災區?
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互聯網法律專家滕立章說,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長期以來,針對P2P網貸平台的規則不明,行業准入門檻較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
據滕立章介紹,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2015年12月,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門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然而在此之前,P2P網貸平台基本無法可依。滕立章說,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打著網貸平台的幌子從事集資詐騙等非法活動,也有一些網貸平台逐漸在經營中出現問題,最終走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說,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提升了金融市場的效率,增強了市場活力,積極作用不容忽視。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旗號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了安全風險。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事關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全局。網絡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涉及人數多、金額大,如果處理不好,極易引發諸多社會風險。
據了解,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欺騙手段獲得一定資金後,往往任意揮霍、浪費、轉移或非法占有,以致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很難收回資金,嚴重者甚至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如在“e租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非法吸收500余億元,除將一部分吸取的資金用於還本付息外,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個人揮霍、維持公司的巨額運行成本、投資不良債權以及廣告炒作。其中,僅“e租寶”平台實際控制人丁寧贈與他人的房產、奢侈品等價值就高達10余億元。
此外,非法集資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王健頗為擔憂地說:“非法集資不僅增強了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一些以‘互聯網金融創新’名義發起的非法集資活動,還擾亂了正常金融秩序,給真正的創新行為帶來阻礙。”
更為嚴重的是,非法集資往往規模大、人員多,資金兌付比例低,處置難度大,如果管控不好,很容易引發大量社會治安問題甚至群體性事件,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仍以“e租寶”案件為例,從現有進展狀況來看,其涉案金額之大、涉案人數之多、涉及地域之廣,觸目驚心。
據介紹,此類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並不難,難的是追贓、追損,還涉及到群眾缺乏投資渠道、民企融資困難等深層次問題。此次上升到中央政法工作層面進行管理,足見中央對此的重視。
提高[red]金融風險發現預警能力
事實上,早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提到,要抓緊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
硬釘子好拔,軟釘子難除。市場經濟環境下,尤其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剔除新形勢下非法集資不良因子,保障金融業安全健康發展,絕非容易之事。
去年年底,公安部與銀監會、工信部等部門一起,共同出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互聯網金融研究機構棕櫚樹創始人余非說,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了12項禁止行為,對促進網貸行業健康發展起到規范引導作用。
在上海、山東、江蘇等地,一個個金融安全防范打擊工作領導小組相繼成立,協同銀監會等部門,建立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監測預警體系。
對此,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要求,各地政法機關要借鑒相關做法,完善跨地區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提高對金融風險發現、預警能力。
會議進一步提出,要依法妥善處理涉眾型案件,既依法查處違法犯罪活動,又切實維護公民、企業合法權益,盡可能做好涉案資產保全工作,減少投資者損失。
王健認為,相關部門應堅決打擊互聯網金融領域內的非法集資問題,充分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和金融業安全健康發展,為真正的市場創新活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
“e租寶”等系列案件偵破工作的有力開展,凸顯出政法機關在治理互聯網金融領域非法集資問題上所做的不懈努力。
余非說,除政法機關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努力外,行業自律也非常重要。可以嘗試由行業協會及第三方獨立服務機構建立考察機制,通過專業考察及時發現網貸平台的運營問題,提早做出預警。相關部門及網貸平台應加強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網貸投資的本質及風險,做到不盲投不盲從,在投資前切實了解項目情況,防患於未然。
針對當前P2P網貸平台相對缺乏監管問題,滕立章建議,監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P2P網貸平台運營規則,出台更為具體的相關業務操作規范和指引,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最大限度避免問題平台的出現。
多管齊下,剔除非法集資不良因子,保金融業安全促社會穩定,政法機關敢擔重任,蹄疾步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