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12/n4614599.htm
網傳中國外匯儲備將花光 微信文章被急刪
2016-01-12 03:24:37
>>>>>>>>>>>>>>>>>>>>>>>>>>>>>>>>>>>
http://www.wtt2345.com/cj/20160110/168803.html
中國外匯儲備將花光?或引發人民幣貶值,國人慌了!
2016-01-10 21:11 鳳凰財經
中國外匯儲備出現20多年來首次年度下降
當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夠用時,分析師為中國外匯儲備消耗感到擔憂。受美元加息和人民幣貶值影響,中國外匯儲備持續減少。
中國央行披露了相關數據: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1080億美元,降至3.33萬億美元,是迄今為止單月最大降幅。外匯儲備曾在2014年6月達到3.99萬億美元的峰值。
更可怕的是,從去年全年看,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了5127億美元,這是1992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縮水,為持續二十多年的上升期畫上句號。同時在過去15個月內,中國的外匯儲備有13個月在下跌。此外,中國央行還把人民幣每日匯率中間價下調至四年來的最低點。
外匯儲備大幅下挫的這一年,對於人民幣而言也具有裡程碑意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把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使它與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一起成為儲備貨幣。
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2015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超過了5000億美元,如果按照這個態勢下去的話,將加劇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故今年須嚴守3萬億美元大關。
為什麼說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夠用?
本周彭博新聞社的一條頭條新聞表示,“中國發現其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強勁有力了。”
彭博社稱,中國有著3萬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對中國目前的市場混亂,貨幣貶值以及連續不斷的資本外流來說,這個外匯儲備在過去看起來就像是鍍金的保單一樣。然而現實情況是,中國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再像以前一樣夠用了。
隨後,彭博社的報道也指出,“中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可能已經用於為政府中意的項目提供資金了,比如絲路基金,用於在亞洲建設道路,港口或是鐵路,或是用於給政府支持的數十億貸款提供資金,比如給委內瑞拉的貸款。這些貸款的大部分是通過原油貨運來償還的。此外中國還有其他方面的負債需要償付,比如以海外貨幣計價的金融和管理進口產生的外幣債務。”
正如我們在周四詳細討論過的,去年12月份,北京在以創紀錄的速度消耗其美國國債,清算了大約1080億美元的儲備以努力去管理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
中國寶貴的外匯儲備會歸零,理由有三個!
中國坐擁的全球最大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似乎會成為抵御當前國內市場動蕩、人民幣貶值、資本洶湧外流的堅固盾牌。但經濟學家卻表示不樂觀,原因如下:
第一,數據顯示中國央行持有的美元以極快速度減少。據彭博匯編數據,由於央行應對人民幣貶值和2-11月份間估計843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大幅下降5130億美元,降幅13.4%,年底時余額報3.33萬億美元。
2005年中國讓人民幣升值時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余永定表示,他最擔心的是外匯儲備快速下降。
目前的事實是這樣的:中國央行照看的數萬億美元,被認為投向了美國國債等安全且流動性高的證券。
與其他一些國家一樣,中國外匯儲備的具體構成屬於國家機密。
然而分析師擔心這個儲備或許沒有外表看來這麼強大,因為其中部分投資可能流動性不足或不易變現。而其他有些投資或遭遇損失,而虧損卻沒有計算在內。
第二,部分儲備也許已經被用於充作政府竭力推進的項目資金,如絲路基金。
第三,還有中國必須償還的其他負債,例如以外幣計算的外債。
交銀國際首席中國策略師洪灝認為,倘若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約2.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可能已被預定用作償付外債。他說,考慮到中國的外債、貿易和匯率管理,外匯儲備需要達到3萬億美元左右才能讓人安心。
外匯儲備下降,或引發人民幣貶值預期
2016年新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即大幅暴跌之際,去年12月外儲大幅下降亦可能令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資本外流壓力亦將有所增加。
外儲超預期下降會令市場猜測央行後續干預匯率難以保持足夠的力度和節奏,因此可能不利於穩定匯率,資本外流壓力恐將持續。
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處在一個矛盾的窘況中,希望用一種可控制的方式來引導人民幣貶值,外匯儲備的流出量卻攀升了,迫使中國央行采取干預措施以降低貨幣貶值速度,這最終導致了弄巧成拙。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比預想的更加緩慢,並且這個過程還導致了外匯消耗的加速。隨著全球貨幣戰爭延續,中國央行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很明顯是艱難的位置上。”
德意志銀行警告道,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12月份外匯儲備的清算表明了中國正在經歷大量的資本外流,這不是一個好兆頭。此外,德意志銀行還保守估計稱,中國還可能會繼續清算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人民幣貶值背後揭示了什麼問題:國人信心不足?
任何一種貨幣都不可能只升值不貶值,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八連跌,卻幾乎成了壓垮一些人脆弱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擔心股市持續暴跌,擔心房子變成泡沫,甚至擔心中國經濟掉頭向下……
這種擔憂確實有些過慮。橫向看,人民幣加入SDR,已經邁出國際化關鍵一步,今天再看人民幣值錢與否,不能簡單地與美元比較,而需要關注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整體表現。
正如央行所指出的,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變化,與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方向和幅度基本是相符的,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仍保持基本穩定。縱向看,沿著市場化道路前行的人民幣,其升值貶值都在可控范圍內。有分析提出,中國人民銀行不太會推行導致人民幣大幅度趨勢性貶值的政策。
而且,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結束了八連跌。中長期看,貿易順差、外商來華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充足的外匯儲備余額,都顯示人民幣並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
另一方面,貶值並不就是壞事。
近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中國的出口企業造成很大沖擊,近一時期的貶值,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將有利於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進而為自身轉型升級創造出更加有利的條件,避免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中過快出局。這也是國際競爭中的常識,金融危機後,美國為了彌補產業空心化的短板,就曾利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機會,半強制地將一些曾經遠赴海外特別是中國的工廠搬回本土。
原本正常的漲跌所引發的過度擔憂和反應,隱藏著真正需要重視的“換擋焦慮”——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問題。習慣了連年兩位數高速發展,習慣了全球矚目的光環,當中國經濟這艘航母駛向新常態時,許多人的心理並不適應,或者說,尚未調整過來。
一旦有風吹草動,就以為風高浪急;一旦有逆水行舟,就想著棄船投海。對這個問題,有時候我們並不比國外的分析機構聰明,他們在討論人民幣貶值時,引用最多的數據是,去年雙十一當天,“中國支付寶的成交金額超過了美國感恩節三天假期所有線上線下商場總營業額”。
有些時候,適當的後退是為了更好的前進。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越是眼前短暫困難不斷,越要有堅定的信心和開闊的視野——這是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邏輯力量,也是我們克服“換擋焦慮”所需要的必要定力。
中國經濟的處境有多困難:還有多要彈藥可用?
由於整個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速度,對不斷攀升的不良債務,對中國央行持有的高達1.5萬億元的股市資產(其中約1/4的股市資產是以高達40倍甚至以上的市盈率倍數買進的)的比損失而產生的困惑,中國的資本出現大量外流,人們不禁想知道,中國還有多少干火藥(指現金儲備)可用。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阿爾伯特-加羅表示:“中國還有一定的彈藥可用,但考慮到經濟中已經出現的損失,可用的彈藥量不多了。三年的時間內,把央行現有的儲備加上政府債務淨空間與銀行不良貸款(我們預計銀行不良貸款占15%),股票購買導致的潛在虧損以及資本外流做比較,我們這種簡單的對比發現,中國政府的干火藥不多了。”如下圖:
圖:中國政策干火藥:不像它看起來那麼多(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這可能還算是比較大概的估計。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不良貸款率實際上會比15%高很多。同樣,與2015年比起來,2016年將會有更多的國企遇到麻煩,這是可以理解的。隨後中國還會出現規模達8萬億元的財富管理產品黑天鵝事件,這將會迫使政府在救助財富管理產品方面做出選擇。
最後,正如上面指出的,在去年夏天,為支撐蹣跚搖晃的股市國家隊買進了大量股票,但這些買進的股票並不便宜。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結論是,“中國需要明智的去使用他們的政策彈藥了。”
以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傑瑞安的警言來說明一種可預期的後果:
“中國消耗外匯儲備的速率是很讓人擔心的。這並不是指中國外匯儲備過多長時間會歸零,而是指過多長時間中國外匯儲備將會無可避免的來到零,而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