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S&P500指數日線圖;圖片來源:XQ全球贏家)
這一次疫情的爆發屬於不可控的黑天鵝事件,因此股市短期出現巨幅波動自然難以避免。不過有了2003年SARS疫情的經驗,加上網路情報的流通性,讓各國可以有較完備的防疫與治療措施。雖然第一季受到疫情影響,經濟恐怕難有表現。但值得慶幸的是,根據過往經驗,疫情在第二季氣溫上升之後,便能獲得控制。因此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影響僅侷限於第一季,而歐美地區仍未出現疫情蔓延的情況,因此受影響的時間也較短。
觀察S&P500指數的價格走勢,相較於亞洲股市,美股修正幅度比較輕微。1月27日收到通報與1月3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入列「美國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指數跌幅都未超過2%。從型態上來分析,標普500指數仍維持在3200點之上,且量能也未出現失控,表現上仍相對具有支撐。
(圖:中國佔全球GDP比重;來源: NBS)
或許美國經濟與武漢肺炎爆發源的中國相距甚遠,影響應該不會太大。直接的影響確實不大,但間接性的影響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觀察。
首先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成長扮演的角色,與2003年時相比,中國佔全球GDP比重是當時的4倍,其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而近年來美國藥品原料的設施所在地有13%位於中國。並且,現在的中國是原物料和大宗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大豆)的主要買主。這意味著,與過去的危機相比,今年中國面臨的任何經濟困境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更大的影響。
加上疫情爆發源頭的武漢是中國河流和鐵路運輸樞紐,也是中國沿海及其內陸之間運輸大宗商品的關鍵節點。
事實上中國疫情的蔓延,對美國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影響。1月28日公布財報的蘋果便表示,蘋果在武漢有一些供應商,隨著疫情繼續蔓延,一些工廠已將開工時間延後一週,勢必將影響到蘋果今年第一季的供貨。
(圖:美國GDP;來源: Goldman)
除了在貿易上對美國產生影響外,對美國旅遊業也將產生衝擊。美國總統川普在2月2日簽署一項命令,要求美國拒絕過去兩週自中國旅行的外國人入境美國,並對過去 14 天內進出中國湖北的任何美公民,進行 14 天強制隔離。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及其團隊預估,新型冠狀病毒將導致美國本季經濟增速降低0.4個百分點,大幅低於此前預期的2%增速。中國對美國經濟來說意義越來越重大,目前中國遊客與觀光業佔美國GDP的0.16%,至於美輸中商品則佔美國GDP約0.6%。
不過,華爾街認為這次疫情對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並不會拖太久。摩根大通認為「歷史經驗顯示有重大疫情爆發時並未導致股價持續性地下跌,在全球對疫情恐慌達到頂峰後三個月,股市大多有上漲空間,因此疫情導致股市下跌應視為買進機會,對股市維持正向看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短期內將影響投資人情緒,可能對第一季全球經濟動能造成負面影響,展望今年美國經濟預估維持溫和增長、企業獲利成長改善,輔以央行貨幣政策仍偏寬鬆,有助支持美股延續多頭格局。」
在策略佈局上,現階段股市波動放大,短線操作建議保守因應。個股策略,則可趁指數止跌時,逢低買進價值股。
(資料來源: Goldman,NBS,XQ全球贏家)
(本文章僅供訊息交流分享,不保證資料內容的正確性,同時不對資料運用產生的風險負擔責任,讀者須有自行判斷以及判讀資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