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滲透率2025年破4成
全球對於電動化與零碳排的承諾為2025年100%電動車銷售、零碳承諾,而零排放車輛宣言(pledge to zero-emissions vehicles),汽車製造商要在2035年或是更早實現100%零排放的新車或貨車銷售,並在2024年實現全球範圍內的新車和貨車達零排放,2035年內在主要市場實現零排放。
以滲透率來看,電動車可望來到27.1%。若把電動車解讀範圍擴大,把油電車算進來,那2025年滲透率就有機會突破4成,達到42.0%。
智慧電網加速佈局
電動車高速發展下用電需求也跟著提升,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1年全球電動車用電需求為550億度(55TWh),約占全球電力需求的0.2%。若做個具體對比,台灣2021年住宅部門用電量為527億度。
然而,愈來愈多國家皆以運具電動化做為減碳政策主力。IEA估算,到了2030年,電動車耗電量比重恐竄升至3.9%,在歐洲更可能突破6%,因此,現在開始就需要透過智慧充電、時間電價、需求面管理等手法,降低整體電網負荷。
電網基礎設施上看百兆美元
說到電動車,直覺上會覺得充電樁插一插、電纜拉一拉就好。但整套電網系統並不是只考量電動車,而是從太陽能、風力發電到電池儲能,所建構的多元電網系統。
市場估計全球的電網基礎設施,投資金額將上看100兆美元。前面提及太陽能、封店的多元電力,2021~2050年每年將投資3.3兆美元。電池儲能可達到0.25兆美元。電動車領域估計2035年可上看6兆美元。智動駕駛的商機2050年可達7兆美元。智慧電網每年也將有0.28兆美元。
產業因子智慧選股
近年ETF被動式投資盛行,但不代表主動式投資就已不符時代潮流。如果只單看電動車,或許透過車廠的經營績效就可以。但如果格局放大到整個綠電產業,會不會隨著時間推進,主軸產業也逐漸跟著改變。現在的投資主軸都放在太陽能和電動車,但隨著市場滲透率提升後。產業的發展重心也會轉移到電網、智慧城市上,更不用說各國法規政策的調整。所以整個多元電力產業的投資,就需要仰賴經理人對產業變遷的敏銳度,在最佳的時機點做基金持股的切換。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請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圖:特斯拉;來源:XQ全球贏家)
(圖:比亞迪;來源:XQ全球贏家)
(圖:ALB;來源:XQ全球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