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材料-KY(4763)、智聯服務(6751)
電動車成長仍在第一階段
為什麼要看好電動車?電動車議題是否已炒得過熱,供應鏈股價會不會漲多了?
回顧一下近幾年的電動車市場,2020年各國車廠陸續推出油電混合車款,作為取代燃油車的過渡產品,接著才陸續推出純電車。到了2022年各大車廠加大投入純電車的研發與市場布局,可說是純電車市場啟動的元年。
整個電動車產業我們可以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估值提升引起股價上漲,第二階段是產品兌現且不斷推出創新技術,為股價帶來強勁的爆發力,第三階段,則是市場開始飽和,企業成長也跟著放緩。
如果對比智慧型手機,目前手機產業已進入到第三階段,年產值約0.6兆美元。但電動車的年產值則高達3.6兆美元,而且整個產業仍處在估值提升的第一階段,代表這個產業仍具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美中供應鏈為大宗
電動車目前的主流在整車製造,而未來的發展潛力則會落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因此,現在市場關注焦點在車廠、電池供應,以及充電設備;而下個階段的投資重點,則會落在光達、雷達、物聯網以及AI。
整個產業分布,仍以美中企業為大宗,全球電動車營收前五大區域,第一名為中國超過1千6百億美元,美國則約近5百億,德國約超過4百億,最後的英、法兩國則約在2百億美元上下。
若以技術領域來區分,快充設備、自動駕駛晶片等,這些領域屬於美企的強項。關鍵材料的主導權則落在中企手中,加上其握有全球80%太陽能模組、50%風力發電機供應鏈以及76%的鋰電池技術。
而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工廠與市場也未在中國,因此在投資配置上,現階段中國供應鏈的比重確實會比較高。但之後的發展重心開始轉移到自駕技術時,美企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重要。
ADAS千億美元商機
與電動車同步高速發展的,就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研究機構預估,在法規和需求的推升下,預計2020~2025年搭載量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為92%。而市場規模,預估到2030年可從目前的3百億美元,擴大到超過1千億美元。
加上智慧電網生態才完整
除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還要再加上光電、風電、電池儲能,以及物聯網、智慧電網所架構而成的智慧城市才能算是完的產業生態。因此,所涉及的產業鏈也相當龐大,加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投資主軸也有所不同,對投資人來說也要花費更多時間研究供應鏈和個股。既然投資產業的大方向已經很明確,那麼不妨將研究各股的工作,委託給專業經理人也是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