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撫基金缺口 已達1.2兆
接收退撫基金大缺口,新政府準備好了嗎?
曾任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的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
現行六十萬軍公教人員退休養老須支付一.六兆元,但到九十六年底為止,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僅有四千億元,資金缺口高達一.二兆元。
根據精算公司最新報告,如果不補足這項缺口,軍人退撫基金將於民國九十八年收支不足、一○七年破產;
教師退撫基金於一○五年收支不足、一一七年破產;公務員退撫基金再晚幾年也將面臨同樣窘境。
這項精算的前提條件是,費率自民國九十六年以後仍維持一二%不再變動,隨著各項給付支出逐年上升,
民國一○五年時將首次出現當年度收支不足現象。
他說,民國八十四年開始實施退撫新制,也就是現行的儲金制,目前費率是一二%,
軍公教人員負擔三成五,另外六成五由政府負擔。實施退撫新制之初,每收一百元,
大約僅支出二、三元;但隨著退休老師日增,每收入一百元,便要支出五十一元。
如果費率不提高、營運績效也不提高,加上退休條件不調整(指現行過早退休),
到一○五年就會面臨收支不足窘境,一一七年破產。
退撫基金收支不足、甚至破產,有辦法防止嗎?吳
忠泰說,根據精算,實施退撫新制迄今,營運平均收益約四%,如果提撥率不提高、退休條件不調整,
收益率提高到八%,收支不足的時間可延至一一五年;如果費率調高至十五%,
將可延至一一○年收支不足,一二一年破產。
要化解退撫基金收支不足和破產的危機,吳忠泰說,一方面要提高營運績效、提高提撥率,
還要調整退休條件,讓退休年齡往後延。如果不作上述努力,政府能眼睜睜看著退撫基金破產嗎?
基金缺口勢必由政府補足,也就是全民埋單,合理嗎?
軍公教月退俸不足 該由全民埋單?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總資產目前有四千一百多億元,缺口卻高達約一兆二千億元,而且逐年擴大。
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如果都由政府埋單,也就是用全民稅金支付軍公教人員退休後不足額的退休俸,
合理嗎?
民國八十四年,軍公教人員退休俸從全由國家照顧的「恩給制」改為「儲金制」,
即由軍公教人員薪資提撥出一部份,成立退撫基金,由考試院銓敘部管理。
實施儲金制後,軍公教人員退休俸不論是一次退或月退,都由退撫基金支出。
退撫基金主要資金來源是軍公教人員每月提撥金,目前提撥費率是薪資的一二%。
但一二%的提撥金並非皆由軍公教人員負擔,而是政府負擔六五%,軍公教人員負擔卅五%。
相較之下,勞退基金是由勞工負擔二成、雇主七成、政府一成(若透過職業工會投保,
勞工負擔六成、政府四成),政府對軍公教顯然比對勞工「優厚」許多。
再就退休後福利來看,同樣是退輔基金,但軍公教人員可享有月退俸,
退休後「周休七日」月領數萬元,所得替代率高。勞工卻無法享有這種待遇,
至今勞保年金制仍卡在立法院,遲遲過不了關。
說實在的,如果軍公教人員提撥的退撫基金有能力支付日益龐大的一次退和月退休金,這是好事,
大家都樂見。但若這筆基金缺口很大,根本不足以支應龐大退休金,要由政府埋單;
非軍公教人員的民眾,尤其是廣大的勞工,作何感想?
同樣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何不補貼勞退基金,
讓勞工也享有和軍公教人員一樣高所得替代率的月退俸福利?
羊毛出在羊身上,軍公教人員要享有優厚的退休金,就應提撥足額費率,
沒有理由讓全體納稅人補這個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