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鴻海(2317)、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和碩(4938)、臻鼎-KY(4958)
蘋果最新的Siri AI升級計畫出現延遲,這項消息不僅削弱市場對iPhone換機潮的期待,也使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下修蘋果未來兩年的出貨量預測。大摩認為,AI技術的應用原本是推動iPhone升級換機的重要動力之一,但如今,隨著Siri的進化延後,市場對新機的需求可能放緩。基於此,大摩將2025年iPhone出貨量預測由原本的2.55億支下調至2.3億支,2026年則由2.55億支下調至2.43億支,並同步將蘋果目標價從原本預測的更高水準下調至252美元,惟仍維持「優於大盤」評等。
摩根士丹利此前的分析認為,透過更先進的AI功能、新增硬體升級以及iPhone 17的新規格設計,蘋果有望在2026年迎來一波換機潮,並帶動股價表現。然而,Siri升級延遲直接影響這些推動因素,使得換機週期的縮短速度可能低於原先預期。雖然iPhone的潛在換機需求仍然存在,但在缺乏明確的AI升級驅動力下,消費者的換機意願可能受到抑制。
出貨量下修的同時,蘋果供應鏈的壓力也隨之升高。大摩對供應鏈進行情境分析後發現,若iPhone出貨量減少1,000萬支,主要代工廠鴻海的獲利將下滑3%,立訊與和碩則分別下降1%。零組件供應商如臻鼎-KY、大立光和玉晶光,也可能因出貨量縮減,獲利分別減少3%、3%及2%。
另一方面,蘋果還面臨來自美國關稅政策的挑戰。摩根士丹利指出,目前蘋果尚未在美國市場調整產品售價,而是選擇透過消化成品庫存、分散供應鏈以及與美國政府協商的方式來減輕關稅影響。然而,這也意味著蘋果可能需要承擔更高的進口成本,對毛利率形成進一步壓力。
摩根士丹利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指出,Apple Intelligence整合延遲可能影響市場對AI智慧手機發展的樂觀情緒,並短期內成為市場負面情緒的催化劑。隨著Siri AI升級計畫推遲,以及關稅壓力持續增加,蘋果及其供應鏈未來的表現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