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
2025年開年,台灣貨櫃航運三大巨頭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與萬海航運交出一張亮眼的營收成績單,顯示全球貨櫃市場在年初呈現強勁回升態勢。受惠於亞洲至美國及歐洲航線的運價上漲,以及農曆年前的出貨高峰,三大航商在1月均錄得雙位數成長,展現市場需求回溫的跡象。然而,儘管開年表現不俗,全球航運市場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航商未來能否持續維持成長,仍取決於國際政經局勢與市場變化。
長榮海運1月合併營收達422.48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49.01%,較上月增加10.78%,表現最為亮眼。陽明海運亦不遑多讓,營收達175.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69%,月增2%。萬海航運則以146.73億元的營收寫下年增58.59%、月增1.97%的成績。這樣的數據顯示,紅海危機導致航線改道,使得市場運力吃緊,進一步推升運價,帶動整體營收成長。
不過,市場並非一片樂觀,挑戰仍環伺四周。地緣政治風險仍是影響航運市場的一大變數,特別是紅海危機帶來的航運安全問題,迫使許多船公司選擇繞行非洲好望角,導致運輸時間拉長、成本上升。此外,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影響亞洲至美國航線的貨運需求,而歐洲經濟復甦緩慢,也可能對運量增長形成壓力。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航運公司積極調整布局,以應對潛在挑戰。陽明海運近日宣布,將自3月起優化亞洲區航線,將日本(關西)-台灣-華南航線延伸至越南海防,鎖定東南亞新興市場的成長機會,期望藉由區域性航線的擴展,提高市場競爭力。萬海航運則持續關注區域內短途貿易的發展,靈活調整船舶調度,以應對市場變動。長榮海運方面,則著重於船隊優化與長約談判,以確保穩定收益,並同時投入數位化轉型,提升航運效率,降低成本。
儘管短期內市場受運價上升推動而表現強勁,但長期而言,貨櫃航運市場仍充滿挑戰,業者需要審慎因應市場變數。未來幾個月,全球經濟復甦狀況、美國進出口需求、中國製造業表現,以及紅海危機的發展,都將是影響航運業的重要因素。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航商唯有靈活調整策略,才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