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項羽本紀有一段記載:短歌行3253



  
APP收通知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2

居數日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 殺秦降王子嬰
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人或說項王曰:
關東阻 山河四塞 地肥饒 可都以霸

項王以宮室皆燒殘破 又心懷思 欲歸東
曰:富貴不歸故鄉 如衣繡夜行 誰知之者

說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果然

項王聞之 烹說者!

那個時代有權力的人一不高興就把人給煮了
也是小事一樁!

2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2 10:34:05

秦始皇啊!

他蓋阿房宮
也修馳道(高速公路)
也築長城
定度量衡
車同軌 書同文
有最強大的軍隊

假如他在現代
股市各產業同步大漲
但死後十年帝國崩潰

會製造最大的經濟泡沫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自營家

  回覆時間 2019/12/22 10:41:50

以下引用由 短歌行 在 2019/12/22 10:17:39 所發表的內容:
居數日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 殺秦降王子嬰
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人或說項王曰:
關東阻 山河四塞 地肥饒 可都以霸
項王以宮室皆燒殘破 又心懷思 欲歸東
曰:富貴不歸故鄉 如衣繡夜行 誰知之者
說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果然
項王聞之 烹說者!

那個時代有權力的人一不高興就把人給煮了
也是小事一樁!

難得有人在這種財經版談古論今, 雖然我寫了不少數理相關的東西, 但個人從小對語文頗有興趣, 以下是在替本版共襄盛舉

在網路上閒逛, 發現有人在罵孔夫子是王八蛋的壞話,
(請點選) https://jeremyhsu.pixnet.net/blog/post/22196677
剛好以前看到李敖的節目說到這段古文, 深深以為李敖的解釋才是合理的說法, 很值得將它寫下來長點知識!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第十)

幾乎所有網路查到的翻譯都錯誤地說: 某個馬廄失火了,據稱馬廄養了魯國的名馬。孔子退朝後知道了,急忙地問:有沒有人受傷?卻沒有問有沒有名馬毀損。

孔子主張仁民愛物, 怎麼可能不問馬的事情呢? 因為古人的 [不] 和 [後] 是混用的! [不] 問馬, 其實是 [後] 問馬.
證明如下:
1.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第九》)
松柏哪裡是[後]凋? 松柏長青根本是[不]凋啊!
晉陸機《擬古》詩:“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執信守時信,歲寒終不凋。
”《弘明集》七釋慧通《駁顧道士夷夏論》:“松柏歲寒之不凋。
”《劉子·大質篇》:“寒嶺之松,處於積冰,終歲而枝葉不凋。”

2.《國語·魯語下》: 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
禹也號稱是古代賢能的帝王, 如果防風氏遲到(後至)就殺而戮之, 那和殘暴的桀紂有啥差別呢? 因此防風氏[後]至, 其實是[不]至, 違抗命令不來,所以才要殺而戮之!

以上兩例便是古人 [不] 和 [後] 混用的證據! 同一集裡, 李敖還提到木蘭辭, 也翻案了我長久以來的瞭解.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唧唧復唧唧, 一般都翻譯成紡織機的聲音, 其實是嘆息聲, 應該翻成: 嘆息完了又再嘆息.

因為白居易的琵琶行裡面有一段: 我聞琵琶已歎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你若認為白居易琵琶行這裡的唧唧是作 [嘆息] 來解, 為啥木蘭詩裡的唧唧不是嘆息呢? 何況它後面還告訴你[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那還不是嘆息聲嗎? 哈哈

重理論且見於實單 --- 全職操作並寫分享文10多年來, 一貫風格為匿名且無償(缺錢會自行面向市場)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2 13:31:11

說文解字是門深奧的學問

我的感覺是
漢文字有模糊攏統的傳統
也有講究精準的時候

你說的"後"與"不"是混用情形
我聯想到"畏懼"兩字

"畏"與"懼"兩個字我們現在都解釋為"害怕"不區分差別
但這兩種"害怕"古時是有分別

從老子的"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為例
"畏"的意思是"自己心生害怕"
是屬不及物動詞
"懼"的意思是"讓別人害怕"
是屬及物動詞

所以同一句話
寫成"民不死 奈何以死之"
就怪怪的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3 07:48:43

從歷史的紀載看來
劉備最後的勝利奠基在對手的關鍵時機的"錯誤選擇"的基礎上

項羽進入咸陽後殺了子嬰
應該接受建議定都關中表明稱帝的決心
就會吸引各方有實力人物
劉邦機會就會萎縮

項羽在鴻門宴該殺了劉邦
但卻放了劉邦一條生路

項羽的這兩項錯誤選擇完全不是劉邦所能左右的
項羽的"錯誤選擇"完全是劉邦的運氣

再來是韓信
韓信是中國歷史裡沒有打過敗仗的將領
而且一開始他帶領的還是所謂"烏合之眾"
這可以證明他的作戰能力匪夷所思

韓信在打下原先齊國土地之後實力躍居為三強之一
與項羽劉邦鼎足而三
所以劉邦不得已封韓信為齊王

這時蒯徹遊說韓信脫離劉邦獨立
蒯徹說韓信"相其背則貴不可言"成為歷史名言
但韓信"選擇不獨立"
最後韓信被劉邦的大老婆呂雉所殺

韓信若選擇獨立則天下將三分
劉邦殺不了項羽當然也就沒有後來的劉邦稱帝

韓信的"不選擇獨立"也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不是劉邦所能左右
韓信的錯誤選擇成了劉邦天大的運氣

所以人要不斷努力
要在關鍵時刻做正確選擇
但運氣也很重要

但如何讓自己"運氣好"或"命好"
相信各人有各人的作法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3 08:22:23

以下引用由 短歌行 在 2019/12/23 07:48:43 所發表的內容:
從歷史的紀載看來
最後的勝利奠基在對手的關鍵時機的"錯誤選擇"的基礎上
項羽進入咸陽後殺了子嬰

改錯字!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一心二葉

  回覆時間 2019/12/23 08:37:43

我看電視劇「楚漢傳奇」中,除了項羽愛烹人,還有其他的國家也會烹人,例如,齊國本因漢使者酈食其的遊說要跟劉邦和談,結果蒯徹說服韓信打齊國,齊國覺得漢言而無信,就把酈食其烹了。項羽在陣前也說要把劉邦的父親烹了,劉邦說,好啊!我們是結拜兄弟,分我一杯羮吧!

我猜,那個時代應該是滿流行烹人這件事,劇裡項羽對幫劉季脫逃的周苛說,我不明白你們為何對劉邦會如此死塌踏地,但我要讓你最痛苦的死去。秦國時車裂之刑已是痛苦,接續的朝代反而多看到烹刑,或許這又是更大的極刑。

另外,我也認同樓上所說,秦始皇還在,應該也是個股市大漲十倍的大多頭,然後就泡沫化的崩盤。

就像現在美國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大量的輸出通膨,最後結果未知,但其心態真是要不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會給小孩看一些歷史劇,不過,小孩看「楚漢傳奇」時,對我說,這樣煮人,不是很麻煩嗎?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3 10:08:34

中國歷史中酷刑一直維持可能三四千年
烹煮非常常見
我初見時非常意外

英雄豪傑受酷刑折磨的非常多
隨便舉例

子路醢刑
商鞅車裂
李斯腰斬
司馬遷腐刑
......
一直到大明帝國將亡袁崇煥凌遲
等等
其實是說不完

我還看過記載
有人將完整人形的女人配各種佐料烹熟
在宴會中抬上桌請客人吃
這種極度變態也有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9 09:14:01

本篇最後由 短歌行 於 2019/12/29 09:18:44 編輯

說到遣詞用字就聊一點我本身的經歷

我的陳氏太極拳老師1906年生
比我大五十歲
他是北京大學畢業生
在那年代是屬高層的知識份子

從前練拳的人即使是頂尖高手有很多是不識字的
更何況武術在冷兵器時代牽涉武人的生死存亡
所以武術上的書籍很罕見

縱有文字記載也是屬幾句話的口訣
或是如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單篇文章
但這種隱藏高端技術的文字對一般人是無用的
只能發哲思之幽情

中國歷史上沒出現過詳實拳術練法的成冊書籍
但這紀錄被一個人打破
就是在清末明初的河南溫縣陳家溝的
陳氏太極拳新架傳人陳鑫打破
他六十歲後花了十年時間寫了一本"陳氏太極拳圖解"(台灣四十年前翻印本達400頁以上)
他詳細說明了陳氏太極拳的練法
並佐以人形姿勢繪圖說明(當時照相還不流行)
這是中國拳術史上的創舉

這本書在當時是少數練陳氏太極拳人的聖經
我年輕時練陳氏太極老架時買了一本
但這本書很硬 很難看 很難懂
還好我的老師有時候會為我們解釋陳鑫書中的重點

有一次他跟我們說
陳鑫論到練拳的"肩膀"時
書中不同地方用過三個字來形容
這三字是"鬆""沉""壓"
其中以"壓"字最妙

我第一次聽到時的反應是真的嗎?我沒注意到!有必要分三個字嗎?
後來我練久之後功力慢慢提升我才確實體會到這三個字
練到後來當你發勁時
你的肩關節會自然(也應該)瞬間依序完成"鬆沉壓"的狀態

這個經驗讓我覺得老一輩知識分子
他們在使用漢字時其實有非常講究精準的時候
只是一般人不太能感受到而已

我的老師是九十年前北大畢業生
陳鑫是清末的秀才
他們都是當時的讀書人
我想他們在遣詞用字上有"心有靈犀"相通之處
他們的遣詞用字的"精準度"也是"魔鬼藏在細節裡"

這個經驗讓我在看這些上一代知識分子的文字或著作時
有更深一層的敬意與願意花更多功夫用心體會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短歌行

  回覆時間 2019/12/29 09:29:17

為了避錯覺或誤導:

在網路上
我看網路文章通常都走馬看花
我很少花很多時間和眼力與功夫用心看網路文章
因為值得如此對待的文章太少

對一些長篇大論實在抱歉!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形同水流,止侔山立,消息在不即不離之間,精神在引而未發之際.

chiang6688

  回覆時間 2019/12/29 10:07:19

好文章樂於幫您校稿,清末明初 改為明末清初。


本文章主題共有 2 頁:最前頁 1 2  下一頁  最末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