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差異】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亦稱機器智慧,是指由人工製造出來的系統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通常人工智慧是指通過普通電腦實現的智慧。該詞同時也指研究這樣的智慧系統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的科學領域。
我們可以在一些好萊塢的電影裡面,看到具有智慧的機器人,不僅能和人類一樣可以說話,也能幫忙
人類工作,有時候還會出現統治人類的劇情。其實能夠創造出一部機器,具有人類的智慧,對我們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好壞參半。有了人工智慧,一些比較枯燥乏味,卻又需要人類的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就可以交給機器來處理。而「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從以「推理」為重點到以「知識」為重點,再到以「學習」為重點,一條自然、清晰的脈絡。顯然,機器學習是實作人工智慧的一個途徑,即以機器學習為手段解決人工智慧中的問題。目前機器學習已廣泛應用於資料探勘、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搜尋引擎、醫學診斷、檢測信用卡欺詐、證券市場分析、DNA序列測序、語音和手寫識別、戰略遊戲和機器人等領域。
|||【機器人將於2025改變世界】
早在2015年,美國銀行發表過300頁的報告,預測機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慧最快將在2025年以超乎預期的方式改變全世界,在一陣「創造性破壞」中粉碎既有的商業模式,轉型效應等同每年30兆美元以上。機器人10年內將佔走製造業45%工作,減少9兆美元勞動成本。在這份報告中提到,南韓製造業目前每1萬員工中有440具工業機器人獨占鰲頭,其次是日本和德國。在這張2014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表格上,台灣排第9名,機器人密度高於平均,領先西班牙、法國、芬蘭、奧地利、加拿大等國。英國遠遠落在後頭,排在第75名,是已開發世界中最低的之一,反映英國低產能勞工政策的黑暗面。(天下雜誌,樂羽嘉,20151106)
【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趨勢:AI、自駕車、VR/AR】
每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CES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不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更是電子產業風向球。今年CES邁入50周年,規模比往年更為盛大,有超過3,800間廠商參展。今年展場與過往最大的不同,在於展現更多新型態科技應用產品並結合眾多應用情境,包括:AI、機器學習與智慧家庭、穿戴裝置、汽車、VR/AR、機器人等新應用的結合。(中時,葉恆芬,20170205)
【台灣在全球機器人概念股的分量有多重】
其實可以從美國ROBO-STOX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股票型基金,或許可找到一些答案。這個由全球81檔上市股票所組成的基金,不乏德、日、美的重量級企業,為美國ROBO-STOX LLC公司所創,2013年10月在NASDAQ(納斯達克)交易。其中,這81檔股票裡面,台灣就占五家,如台達電、鴻海子公司鴻準精密、東元電機等,均有上榜,
全世界對於這機器人世代的衝擊,各種研究已經廣泛展開,但至今還沒有任何解決的方向與曙光被提出。一方面,機器人今後蔓延的規模程度難以想像;另一方面,人類的「真實反應」是反抗或適應,也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