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主題、作者 收藏文章 想搜文章請善用右上角搜尋
會員註冊 [ 論壇規定說明 |  新手上路 ]
 用戶名稱:
 安全密碼:
     認證碼:
  產業經濟局勢 回專欄 產業經濟局勢
 查閱主題:晶圓雙雄 腹背受敵
557 位閱讀者下一篇主題重新整理上一篇主題
 文章主題:晶圓雙雄 腹背受敵  本文章主題禁止回覆 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最愛

股海新兵
 
發表時間 2003/03/27 14:12:35  
0
記者 曹正芬

在中低價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聯電面臨大陸、南韓、新加坡等後進搶訂單,好在晶圓雙雄0.13微米製程接單不錯,得以維持利潤及平均單價 (ASP)。如今IBM與晶圓雙雄搶奪高階製程訂單,台積電、聯電可說是腹背受敵。

IBM一直想跨足晶圓代工,但因代工價格較高,加上產品多樣性不足,晶圓代工事業一直都沒太大進展。但近年來IBM轉變策略,除了調整價格,也與新加坡特許結盟,將觸角伸進中低價晶圓代工市場。

相關業者表示,IBM本來具有技術優勢,如今調整報價策略,兼具價格及技術優勢,吸引部分大型IC設計公司如恩威迪雅和智霖等前往試產,恩威迪雅去年底便在IBM投片,後段封裝測試交由南韓ChiPAC代工,同時維持與台積電和矽品精密的代工關係。

晶圓代工產業年複合成長率超過整個半導體產業。早先是南韓三星、Hynix等公司跨足晶圓代工產業,以分散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的價格風險,以低價搶單。

國內部分消費性和電腦晶片設計業者,以南韓廠商為第二晶圓代工來源,逐漸興起的大陸中芯、宏力、大陸本地晶圓代工廠商積極來台尋求客戶,部分記憶體和消費性晶片設計公司悄悄前往投片。

這些業者多半被台積電視為麻煩製造者,會影響晶圓代工的價格,搶走台積電和聯電8吋晶圓0.35微米和0.25微米製程的客戶,但不會動搖台積電和聯電的技術領先地位。

第二季台積電0.13微米製程趨近滿載,如今IBM加入戰局,鎖定大型IC設計公司搶單,由於IBM有先進製程技術,又採用價格策略搶單,已被台積電視為頭號競爭對手。

危機就是轉機,晶圓代工產業的遊戲規則正在轉變,台積電和聯電正調整作戰方式,強化客戶關係,整合IC設計和系統產業的實力,要打一場最辛苦的仗。


【 2003-03-27/經濟日報/3版/焦點新聞 】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7 14:25:01

不是我要兔草,這是不是壓低進貨?
這些匿名的「相關業者」會不會是主力或炒手之類人物?
通篇文章看不到一個可供查證的的數據或人名?

阿阿,一篇偉大的報導。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現代孔明
 
回覆時間 2003/03/27 14:33:42

我不看好他們的未來兩年...所以我已經將雙雄從kurich20除名了


建築師.土木技師
八字命理金融占星權威 財富管理顧問
借東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是非成敗誰先覺 進退存亡我自知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股海新兵
 
回覆時間 2003/03/27 14:36:18


以下引用由 riceben 在 2003/03/27 14:25:01 所發表的內容:
不是我要兔草,這是不是壓低進貨?
這些匿名的「相關業者」會不會是主力或炒手之類人物?
通篇文章看不到一個可供查證的的數據或人名?
阿阿,一篇偉大的報導。

riceben兄 認為有可能壓低進貨?

您是看好半導體業的嗎?還是覺得有什麼蛛絲馬跡可察覺?

我post這篇文章是聽到IBM跟台積電.聯電搶單

擔心半導體業的景氣復舒會更延緩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7 14:59:19


以下引用由 股海新兵 在 2003/03/27 14:36:18 所發表的內容:

riceben兄 認為有可能壓低進貨?
您是看好半導體業的嗎?還是覺得有什麼蛛絲馬跡可察覺?
我post這篇文章是聽到IBM跟台積電.聯電搶單
擔心半導體業的景氣復舒會更延緩

敬覆股海新兵兄的垂詢:

riceben的立場是:非常討厭「員工分紅配股制」,所以電子股一律列為「拒絕往來」。

這篇報導其實是犯了我的另一個忌諱,「躲躲藏藏」,從頭到尾鬼鬼祟祟,故弄玄虛,充滿推論及假設,看起來「另有含意」,所以出來兔了幾句,請兄海涵。

riceben認為張曹二公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刀鬼,他們插手的公司我不屑一顧。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豬頭
 
回覆時間 2003/03/27 15:03:59

投機客ㄉ..............控盤工具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現代孔明
 
回覆時間 2003/03/27 15:20:26

IBM宣布將為NVIDIA生產下一代繪圖晶片 台積電未獲選 2003/03/26 17:46


建築師.土木技師
八字命理金融占星權威 財富管理顧問
借東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是非成敗誰先覺 進退存亡我自知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股海新兵
 
回覆時間 2003/03/27 16:35:37

riceben兄......收到.了解!
有人兔曹其實是好事
我很喜歡大家一起討論
不過在下尚才疏學淺,
不能提出好的看法
請多包涵~

很多事情都是見仁見智的
意見互相碰觸反而常激起新的火花
我還有投資在雙雄身上的股票
不免對其十分關愛

riceben兄的見解不無道理
只是電子股的指標還是指向聯電.台積電
我還是會對它未來走勢寄於重望
員工入股分紅利弊互見
不過仍是不失是一項創新的企業制度
我覺得可以再觀察這幾年下來的走勢
會對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有更客觀的看法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7 17:04:28


以下引用由 股海新兵 在 2003/03/27 16:35:37 所發表的內容:
riceben兄......收到.了解!
有人兔曹其實是好事
我很喜歡大家一起討論
不過在下尚才疏學淺,
不能提出好的看法
請多包涵~

很多事情都是見仁見智的
意見互相碰觸反而常激起新的火花
我還有投資在雙雄身上的股票
不免對其十分關愛

riceben兄的見解不無道理
只是電子股的指標還是指向聯電.台積電
我還是會對它未來走勢寄於重望
員工入股分紅利弊互見
不過仍是不失是一項創新的企業制度
我覺得可以再觀察這幾年下來的走勢
會對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有更客觀的看法
.....

本網在「員工分紅配股」議題也有過詳盡討論,只是日久湮沒而已,這件發明可能不像「大量殺傷武器」那麼可怕,但也不會是利弊互見,不如稱之為「有創意的會計方式」。這已經是我能想到,最不具負面意義的稱呼了,如果依我的意見,我要稱它為股票市場的「核生化兵器(NBC weapon)」

我自己知道,在上述分紅議題的偏見很深,所以實在很難平心靜氣,客觀的討論這個問題,請股海新兵兄您見諒。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Hicas Chang
 
回覆時間 2003/03/27 17:37:14

敬告riceben大大 : 現在員工分紅配股制已不是電子業的專利,傳產股也有樣學樣,祇是吃像沒那麼難看而已.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7 17:52:25


以下引用由 Hicas Chang 在 2003/03/27 17:37:14 所發表的內容:
敬告riceben大大 : 現在員工分紅配股制已不是電子業的專利,傳產股也有樣學樣,祇是吃像沒那麼難看而已.

一點沒錯!我所知道的手中持有的,台南企業就有員工分紅配股!但是我是在發現這個事實以前買進,所以一年來也沒理他,如果我是事前知道,絕對不買!

吃相難不難看不管,只要是公開發行公司,用這種「有創意的會計方法」,都是等著爆發的地雷,只是遲早而已。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風色幻想
 
回覆時間 2003/03/27 22:53:23

晶圓雙熊是觀察台股指數的指標,其走勢是作股票的人都要觀察的,至於要不要買是看個人的投資(投機)的角度,如果要長期投資則我很不建議投資電子股,尤其是年齡很大,籌碼很亂的電子股,如果是短線操作者,則在他們的股價很低或很高的時候多空做一下,是有機會獲利的。畢竟外資常常會玩這兩支,以配合他們在期市上操作。


資本的保障,一致性的獲利,追求卓越的報酬。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接管帳號3
 
回覆時間 2003/03/28 08:56:26


以下引用由 riceben 在 2003/03/27 17:52:25 所發表的內容:

一點沒錯!我所知道的手中持有的,台南企業就有員工分紅配股!但是我是在發現這個事實以前買進,所以一年來也沒理他,如果我是事前知道,絕對不買!
吃相難不難看不管,只要是公開發行公司,用這種「有創意的會計方法」,都是等著爆發的地雷,只是遲早而已。

員工分紅配股不僅是"有創意的會計方法",也是內部成本外部化的方法,
我想當初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只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思考,希望能有點財
富分配的效果,兼提升員工向心力,因為那帶有員工也是股東,股東也是
員工的味道,大家賣力賺錢,賺錢大家分.
如果沒有分紅配股,說實在那有什麼電子新貴?再說電子業的薪資就比
傳產業高嗎?如果沒分紅配股,還有多少人願待電子業?
至於riceben兄說遲早會爆發地雷,其實分紅配股的公司的大老闆兢兢
業業者所在多有,當然也不乏心存僥倖者,不能一概而論.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股海新兵
 
回覆時間 2003/03/28 10:55:12

法人砍單陰影猶存 晶圓雙雄股價跌破月線



記者盧成德/台北報導 (2003-03-28 10:36:10) 

台積電(2330)因大客戶琵琶別抱,導致法人砍單,28日股價仍是疲弱走勢,盤中股價跌破月線支撐;而聯電(2303)雖有與韓國Silicon7策略聯盟,但股價亦受台積電拖累,盤中月線亦失守,兩檔權值股股價不見回穩,台積電因量能急縮,若法人賣超動作暫歇,有機會站回45元價位。
由於IBM將代工生產NVIDIA下一代GeForce繪圖處理器(GPUs),晶圓專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雖重申與NVIDIA的長期夥伴關係不受這項策略聯盟的影響,且第2季先進製程出貨比重也將增加帶動營收向上攀升,但霸主地位面臨挑戰的威脅,仍對股價造成相當的衝擊。

而台積電雖然主動對外說明,重申NVIDIA只是新增下世代產品代工伙伴,與IBM策略聯盟並不影響台積電,預期第2季在先進製程晶圓出貨比重仍將持續向上攀升,第2季營運可望逐月走揚。但是三大法人27日合計賣超高達5.4萬張,其中外資法人就砍單高達3.9萬張之多。

而聯電甫宣佈與韓國記憶體設計公司Silicon7策略聯盟,將提供先進且高成本效益的記憶體產品,進入手機及通訊市場,宣明智並出任Silicon7董事。 聯電指出,該公司持續評估及投資深具前景的公司並結為策略夥伴,Silicon7公司在pseudo SRAM及多晶片封裝(multi chip package )市場中展現極大的發展潛力;其領先優勢可經由已經生產驗證的低成本、低耗電記憶體的創新解決方案看出。

雖然聯電有策略聯盟利多出現,但受到外資法人對晶圓雙雄營運產生疑慮,聯電27日亦是法人賣超的主要對象,為僅次於台積電的賣超標的,單日三大法人合計就出脫2.03萬張,外資大砍1.58萬張;在兩檔權值股深受法人賣單陰影下,盤中均雙雙跌破月線,股價處於平盤附近以下游走局面。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8 12:06:22


以下引用由 lcw1960 在 2003/03/28 08:56:26 所發表的內容:

員工分紅配股不僅是"有創意的會計方法",也是內部成本外部化的方法,
我想當初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只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思考,希望能有點財
富分配的效果,兼提升員工向心力,因為那帶有員工也是股東,股東也是
員工的味道,大家賣力賺錢,賺錢大家分.
如果沒有分紅配股,說實在那有什麼電子新貴?再說電子業的薪資就比
傳產業高嗎?如果沒分紅配股,還有多少人願待電子業?
至於rice .....


riceben只對這句話有意見:「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

其實不是這樣簡單,公司法只規定「員工分紅不得列入成本」,有創意的是,將「員工分紅」用「配新增資股方式」發放,然後為了解決所得稅問題,依照「股票面值」課所得稅(法無明文,這是財政部解釋令,說起來是合法,只是有違租稅公平)。

其他的不多說了,您文章的其他部分基於「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只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思考」衍生的,由於假設有點問題,所以後面的推論,如果依照您的假設,那麼是對的。只是我不同意。

公司老闆採用「內部成本外部化」的手段美化報表,雖然合法,從股東(投資人)角度看,就是不誠信,人無信不立,這種沒有誠信的老闆,我除了不碰該公司,還要攻擊他。所以不管他是不是兢兢業業,改變不了「不誠信,違背股東付託」的事實。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接管帳號3
 
回覆時間 2003/03/28 12:49:59


以下引用由 riceben 在 2003/03/28 12:06:22 所發表的內容:
riceben只對這句話有意見:「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
其實不是這樣簡單,公司法只規定「員工分紅不得列入成本」,有創意的是,將「員工分紅」用「配新增資股方式」發放,然後為了解決所得稅問題,依照「股票面值」課所得稅(法無明文,這是財政部解釋令,說起來是合法,只是有違租稅公平)。
其他的不多說了,您文章的其他部分基於「公司法列入分紅配股只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思考」衍生的,由於假設有點問題,所以後面的推 .....

riceben兄,其實我的前文是比較不贊成內部成本外部化,只是沒有強調出來.
至於公司法定出分紅不得列入成本,正是國家要課稅的主因(不這樣規定,
稅都跑光了),可是這也有一些道理,因為分紅正是從盈餘之中撥出的,那
已經是收入減支出後的淨盈,所以不該再列為成本(或費用),問題是所得
稅法竟將公司稅額當作是種分配(這點我可能記錯),照理說分紅就分紅,
那能變成轉增資?可是那裡面又說分紅可轉增資,因此就變成內部成本
外部化了,因為沒有紅利轉股票,員工薪資起碼就要調漲50%,所以薪資
費用馬上暴漲,如此公司盈餘減少,國家稅收也跟著減少.
就因為一連串的規定加上行之有年,所以從來沒人質疑是否具正當性?
所以這並非電子公司大老闆的創意,也不是他們的誠信問題.
個人比較贊成採用股票選擇權,但即使選擇權依然還是對非員工股東
不公平,雖然比分紅轉增資傷害較小,不過世事本來就一體二面,看各人
如何看待而已.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8 13:18:26


以下引用由 lcw1960 在 2003/03/28 12:49:59 所發表的內容:

riceben兄,其實我的前文是比較不贊成內部成本外部化,只是沒有強調出來.
至於公司法定出分紅不得列入成本,正是國家要課稅的主因(不這樣規定,
稅都跑光了),可是這也有一些道理,因為分紅正是從盈餘之中撥出的,那
已經是收入減支出後的淨盈,所以不該再列為成本(或費用),問題是所得
稅法竟將公司稅額當作是種分配(這點我可能記錯),照理說分紅就分紅,
那能變成轉增資?可是那裡面又說分紅可轉 .....

lcw1960兄大哉問!這講起來很花時間,請恕小弟晚上再來詳細回應。
先寫點簡單的,請您不吝指出我推論的漏洞,謝謝。

發給員工的分紅,是一種「薪資成本」,稅前就該從獲利扣掉。
現在說這些「員工分紅」已經是稅後,所以有重複課稅之嫌,這我不服。

第二個,「員工分紅轉增資」據曹董的演講,乃是他的創見,這可真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個問題不是小弟先提出來,幾年前就有人攻擊過了,只是電子業景氣好,大家(非董監事股東)沒有感覺痛罷了。也就是說,從前有這個漏洞,但是沒人發現,現在是已經發現,還強辯「此事合法」,如果這些老闆不是「不誠信」?怎樣才算不誠信?
(我提出董監事股東,是因為如果沒有記錯,董監事股東的酬勞也是可領取免費的轉增資新股,但是待查證)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許阿賢
 
回覆時間 2003/03/28 21:32:42

各位大大:
雖然文章有一點火藥味.
但是每個人的態度卻沒有惡意......
繼續
     繼續
          繼續
             讓偶從中得到知識

              ~~~~~~~~~~~~~~~~~~~~~~~~~~~~~~~~~~~~~~~

                 識字中..............還要多啃書........................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接管帳號3
 
回覆時間 2003/03/29 08:32:41


以下引用由 riceben 在 2003/03/28 13:18:26 所發表的內容:

lcw1960兄大哉問!這講起來很花時間,請恕小弟晚上再來詳細回應。
先寫點簡單的,請您不吝指出我推論的漏洞,謝謝。
發給員工的分紅,是一種「薪資成本」,稅前就該從獲利扣掉。
現在說這些「員工分紅」已經是稅後,所以有重複課稅之嫌,這我不服。
第二個,「員工分紅轉增資」據曹董的演講,乃是他的創見,這可真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 .....

riceben兄,靜待您對紅利轉增資的看法與回應.
另外補充一下個人淺見:
二年前拿到紅利轉增資股後,並於雜誌(財訊?商周?)看到分析文章,
心想今後可不要去買電子股(其實之前也只買過一檔),因為她把公司
的部份新資成本外部化,由投資大眾分攤了,可是後來想想,如果公司
章程明定員工紅利佔盈餘不超過一成,而且公司盈餘在幾年內均成
長超過30%,這除了大老闆的英明與努力之外,也是員工拼死拼活的
結果,因此給個紅利獎賞員工有何不可?重要的是今天有些電子新
貴,並非原創公司大股東,而是因為紅利轉增資時,經過職級分配紅利
(越高階比率越高,就像美國股票選擇權一樣),使他們成為電子新貴,
還有即使不賺錢,仍然分紅拿股票,這才是要批評的重點,這不僅是內
部成本外部化,簡直是乾坤大挪移兼搬運股東權利了,這也是我為何
較贊成股票選擇權,因為她比較公平些,對非員工股東傷害較小,兼又
可激勵員工,國家也可以適當課稅.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回覆時間 2003/03/29 11:25:33

riceben想從底下的觀點解釋:

「員工分紅轉增資」,和公司辦理現金增資,有什麼不同?

市價40元的TSMC,如果辦理現金增資1億股,可以收到多少新資金?
同樣的情形,提撥10億元給員工的現金紅利,轉發1億股,公司收到多少資金?
再假設,公司提撥10億元現金紅利,從市場上買回公司股票,發給員工,那又會如何?

以上三種情形,哪一種對股東,及未來準備成為股東的投資人,最有利?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想要假設幾個例子說明,讓各位等待,先向大家抱歉。
(文章待續)


華倫‧巴菲特的老師:Benjamin Graham ,第一位把「價值投資策略」歸納出經驗法則,並寫成:「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來教導一般投資人。另著有「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分析師」這門行業的創始人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接管帳號3
 
回覆時間 2003/03/29 14:51:28


以下引用由 riceben 在 2003/03/29 11:25:33 所發表的內容:
riceben想從底下的觀點解釋:
「員工分紅轉增資」,和公司辦理現金增資,有什麼不同?
市價40元的TSMC,如果辦理現金增資1億股,可以收到多少新資金?
同樣的情形,提撥10億元給員工的現金紅利,轉發1億股,公司收到多少資金?
再假設,公司提撥10億元現金紅利,從市場上買回公司股票,發給員工,那又會如何?
以上三種情形,哪一種對股東,及未來準備成為股東的投資人,最有利?
如果時間允許 .....

lcw1960試著回應,請riceben兄指教.
第一種如果為溢價現金增資,會比第二種撥10億元轉1億股,對舊股東
可能有利(因未算出淨值比不敢肯定),對公司現金流入也會比第二種多,
但如果為折價現增(這點公司法似乎仍不准),則舊股東可能不利,當然
公司現金流入也會比第二種少(這種情形不致發生在市價40元的
TSMC),至於第三種同等直接發10億紅利給員工的效果,股本沒膨脹,
現金也沒增減(因那10億已經從年度盈餘提撥).
哪一種對股東有利(我認為應該是無害),個人以為是第三種,至於未來
股東的權利,個人認為不需列入考慮,因為他們還未成為股東,無所謂
利害問題.




在這刊登您的廣告

本文章主題共有 2 頁: 1 2  回上一頁

回頁首 回頁首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