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大立光承擔了太多的期望 目標價2200元黃唯碩38394



  
APP收通知

X 16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11

1111054.8

相關個股: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

上週大立光法說會後
各家的研究報告幾乎都當週就出來
2018Q2財報超乎預期 各家報告都看好調高目標價
港商麥格里卻獨排眾議 看壞大立光後勢
以未來年EPS200元 但失去成長動能來給予11倍左右的本益比
設12個月目標價2200元...............................


其中雖然提出多項對將來的疑問
但是真正光學動能最大的問題 恐怕連公司自己目前也沒看出來.....



通俗度:1顆星 準確度:2顆星 類別:鏡頭模組

看了各家的報告花了我好幾個小時
分析師的報告 跟碩士生寫論文一樣
像讀書心得 只是交報告說明自己為何買與賣
全是猜測 而將來的操作是跟著水位調整進出 完全沒有觀瞻

有些報告裡的數字作了很誇大的預測
大和的目標價5500雖然不及野村調到6300以上那麼地高
但是它的財報預測卻是各家中最高的


我們知道大立光2017年的EPS是193元
今年要先推上去不滑落得必須要下半年再創營利傳奇
(今年Q1加Q2目前是70元)
而如果一個分析師那麼看好未來的盈利會到EPS300元以上
卻給出目標價5500
是不是代表 到了極高檔的營利動能
也得要面對極敏感脆弱的財報不再上檔的風險
你在成長階段 外資可以給一檔亞股30-40倍的本益比
一旦失去成長 就會下修到15倍以下

而這份5500目標價的報告必須是在符合
2018年203.44元 2019年265.84元 而2020年311.06元的前提下
(雖然5500是個短期的目標價)
別忘了 很敏感的還有高毛利率 一樣必須維持的這一塊

一家公司一年賺30個股本(目前是19個股本)
股價曾經一度6000
這樣的數字不曉得是不是個紀錄
這跟以前是否發生過並沒有關係(以前沒發生不代表未來不會發生)
但是 邏輯上 這樣的數字 將來要怎麼維持?

麥格里的報告很有個性
我覺得應該是寫報告的這組分析師 手上沒有或賣光
必須寫出看壞來對應自己的持股
但是它提到法說會裡談到了太多的夢與前景
我也意識到有點不太對勁

法說會裡
三鏡頭 7p鏡頭 伸縮式鏡頭 潛望式鏡頭均被提及
以及採用塑膠鏡頭來降低成本
我知道這並不是林執行長在天花亂墜
是確實手機的新科技接下來的方向
但是.................................

上面 只是談報告引導出 營利與毛利目前都在一個只能進不能退的階段
這讓超過25倍本益比的股價目前非常地脆弱

但是請注意我接下來的看法
我要講出更大的問題 是連公司都不知道的
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大立光可以賺那麼多錢?
一支智慧機那麼多組件與模組
唯獨做鏡頭毛利一路發 可以大賺錢?

智慧機市場戰裡面
大家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推出新的旗艦機(可以說一直很急迫進行)
以維持這個時段手機的市佔
久沒推新機是不行的 因為換手機時
前衛消費者是不會採用上市過久的手機

而你要推出新機 一定要有的就是更佳更新穎的功能或科技
不然你怎麼能叫作科技新機呢
所以 手機廠也被逼得 必須一直裝置上新的科技
不管它有沒有必要
不然它在廣告時要怎麼吸引你認同它是一支最前端的手機

便利的手寫系統 亮麗邊框設計 指紋辨識到臉部辨識 AI秘書..........
很多都拿來被主打過

但是自始至終到最近 相機功能一直被主打在手機新科技的頭標中
因為它也不漏氣地十年來可以一直演進
因為假性需求(廠家要有廣告標題並不是消費者真的需要)
推著鏡頭發展在手機上一直都有表現
千萬畫素後 自對對焦 變焦 防手震 夜視 廣角全景 雙鏡頭 三鏡頭
就一路這樣演化下來

它在導演的已經不是使用需求而是消費意念(我消費當然要給我最前端的)
(廠家只需要你因為意念去買 即使你不知道你要這功能作什麼)

這樣追逐下來
鏡頭的科技 從來沒停過
產線一直必須開出最新的產品
一直開新線新產品 毛利要怎麼降
(這跟被動元件不同 被動元件是控制產能影響價格 並不是新科技 不該常久永有好價個與高毛利 所以上一篇文我看空被動元件 大立光則是被消費意念一直追著必須一直走)
然後 反應在新機的成本上

所以為何大立光提到要開新廠
因為一直得要接應新產線
無暇去想這樣的忙碌熱絡要到哪一天停歇
大廠給我工 我就作

我認為這個消費意念 會鈍化而改變
因為實際上我們在用手機 並沒有那麼大量地因這些往前走的鏡頭科技
相對得到滿足 滿足的只是購買感與擁有感
從雙鏡到三鏡到未來五鏡 十倍變焦到二十倍變焦
這些數字的放大會有個慾望盡頭 好比對畫素的要求不會無盡的一直放大
已經在製造多餘的東西 卻產不出更強的消費慾 只是廠家不知道
大立光只去接受委託研發與製造 也不會想這些
反正走一步算一步

新機在意念上的追逐 一定會從相機功能轉到別的方向上
讓相機的技術減緩腳步
轉的方向可能是AI 也可能是新5G的科技搭配
不管那些東西能不能長期撐起廣告頭標
總之 我們對相機的企望 在手機現階段上已經足夠(頂點)

當你不再看到手機以相機功能跟你推銷新機
就是鏡頭科技該趨緩的時候了 

這雙重不利的理由 其實都已箭在弦上 你怎麼看呢?
會覺得5000元進場多空成本都太貴 與自己無關嗎?


尚有450字元(含語法)未完

當沖上班族銳變成為台股美股當沖雙刀流
👉🏻歡迎加入【美股當沖樂園】 https://wearn.tw/r/461b4c

1105武abc
沒有設定個性圖像

  回覆時間 2018/07/17 16:58:23

感謝分享


petertsai

X 1
  回覆時間 2018/07/17 17:31:05

好文~~推一下~~


jts333

X 9
  回覆時間 2018/07/17 17:40:00

感謝你
挺+推


alica0328

  回覆時間 2018/07/17 19:36:52

是誰給了鴻海200元的目標價?所有投資都有風險,但也無需危言聳聽,股王承壓理所當然,但先了解ㄧ下大立光的專利卡住了三星甚麼,鴻海想切入這麼久,為何人家毛利還是快70%,還謙虛的說自己良率不好,如果他願意股票分割,市值會更大幅增加,專注本業,謹言慎行,才是法人安心持有的保障。


D1TW
沒有設定個性圖像

  回覆時間 2018/07/17 19:58:19

雙鏡頭攸關成像品質 雙鏡頭如果從高階往中階擴散 需求量目前全球有供貨實力的供應商都無法全部滿足

大立光有多強 市場會給與股價肯定
蘋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扶植次要供應商都打不過大立光 關鍵鏡頭 蘋果最終還是要找大立光才能達成鏡頭的良率要求

可能真正要在產業界的才能體會一家公司之所以屹立不搖的高度到底有多高了


alica0328

  回覆時間 2018/07/17 23:12:14

我再補充一下好了,投信雖然常常追高殺低,但對於台積電與大立光這種公司,是不敢輕忽,供應鏈與產業面都有很多組人在double check,現在的持股張數已經接近去年11月砍出前的張數,都漲到5000了怎麼都不怕?道理很簡單,就賭蘋果今年新機賣得比去年便宜,量會放出來,明年再來個大改款。

外資分析師為何估高EPS卻目標價只給5500,這種就是打帶跑的推薦,國際局勢不穩,PE先給低些,等到旺季來臨,市況良好就保有upgrade的空間,2020年賺300元的估計,在銷售旺季結束進行庫存調整時,是不會有人理睬的。

去年第四季進入量產的新廠產能如果能填滿,EPS就是2014年的一倍,對,也許會有價格競爭,也許會有客戶殺價,就打折吧,這是一個1.4萬坪的廠,結果他現在告訴投資人跟政府,他還要找一塊3-4萬坪的廠,高階鏡頭完全是客製化的東西,可不是MLCC可以堆庫存啊,而且是出自林恩平的口說出來,對,如同這個港商所說的Bearing too much hope! 好險,這個港商兩年一路喊空被軋到6000,好不容易跌回3000,又回來5000,怎能不出來再喊一次呢?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