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版友提出這個問題:
『這應該不是穩賺不賠, 還是有一點風險,
必須要元金一理論值大於$101.5 或 小於$100時才會賺.
如果是 $100 < 理論值 < $101.5 時, 還是賠錢.
舉例說明如下:
假設元金一買在$101.5, 贖回價$100,
買10張元金一(可轉出約61張現股), 放空30張元大證現股, 避險率約50%,
萬一到贖回前, 元大證現股變動不大, 造成元金一理論值剛好也$100
這時, 元金一損失 $1.5 x 10, 但放空現股部份只獲利約它的一半而已
.
所以整體是損失約 $1.5 x (10 / 2).
』
剛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所以我們應該以專文來討論這件事。
首先這個組合並非『持有至到期』
而是『隨時有獲利就能拆解』
元大金到期日是7/7
最後轉換日是6/27
[版友以為的賠錢情況:
CB價格100 (股價16.4)< 理論值 < $101.5(股價16.646)]
我順便把CB價格相對股價位置也標明進去了,
而若要仔細深入討論,其實賠錢的範圍並不只如此,
因為我們避險是50%,所以當股價微幅跌破16.4的時候我們還是賠,
損益平衡點並非100,算法應該是這樣:
"當CB跌至100(股價16.4)的時候我們會損失多少金額呢?"
買進可轉債損失的金額:(100-101.5)*10=-15(千元)
由於我們放空的價位是16.65放空30張元大
損益平衡點應該是
(16.65-X)*30=15,16.65-X=0.5,X=16.15
16.15的可轉債理論價是98.47
所以實際可能賠錢的情況應該是:
[實際的賠錢情況:
CB價格98.47 (股價16.15)< 理論值 < $101.5(股價16.646)]
所以總的來說,賠錢的情況是,
可轉債(16.646-16.15)/16.15=3.07%
唯一賠錢的情況是,
『2015/04/23 ~2015/6/27』元金股價往下+往上震幅小於3.07%
比照4/23當天成交量是27萬多張
僅次於2008的歷史天量約30萬張、7年來最大量
常理來講絕不可能兩個月的時間震幅小於3.07%才是。
當然這是動態避險的基本原型,
後面還有配合的許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