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狂飆,這檔狂噴!選擇權實驗室31141



  
APP收通知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1

相關個股:和大(1536)



和大工業(1536)投資價值評估報告

執行摘要

和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536)為台灣汽車工業的重要一員,主要從事汽、機車及農業機械等傳動系統零組件的製造與銷售1. 本報告旨在透過基本面、籌碼面與技術面的綜合分析,並考量近期產業動態與政策變化,評估和大工業的投資價值並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分析顯示,和大工業在汽車傳動系統領域擁有穩固的基礎,並積極佈局電動車及AI機器人產業,展現其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然而,財務狀況方面仍面臨挑戰,股價表現亦受整體市場及特定事件影響。綜合考量各項因素,本報告將提出最終的投資建議。






公司概覽與策略定位

和大工業(1536)詳細介紹

和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1536,隸屬於汽車工業. 公司成立於1973年1月16日,並於2001年9月17日公開上市,資本額為新台幣27.95億元,市值約為新台幣200.69億元. 其核心業務涵蓋汽、機車、農業機械等齒輪、軸類的製造及買賣,同時也從事各種機械及零件的製造加工與代理經銷買賣業務. 具體而言,公司專注於生產汽車變速箱、齒輪組、輪軸等動力傳輸系統零組件,並透過全球變速箱大廠間接供應給世界各大汽車品牌. 產品線廣泛,包括摩托車齒輪和軸、重型卡車用齒輪軸、變速箱零件、差速器和扭矩傳遞系統、減速部件、汽車齒輪箱用減速部件、行星齒輪組、重型機車用齒輪和軸、油泵用齒輪和軸,以及電動汽車用變速箱部件等.

和大工業的生產基地遍佈全球,主要位於台灣(台中、嘉義,佔比約28%)、中國(南京佔比約43%,東莞佔比約20%)以及越南(佔比約9%)等地. 這種全球佈局有助於分散生產風險並貼近主要市場。此外,公司在美國、中國、日本等汽車銷售量大的國家都設有行銷據點,進一步強化其全球市場的服務能力. 和大工業主要以代工業務為主,其產品最終透過第一級供應商交付給各大車廠.

定位與競爭優勢分析

和大工業被視為台灣最大的傳動零組件供應商,在汽車產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公司早在2013年便成為電動車產業龍頭特斯拉減速齒輪的全球獨家供應商,這使其在電動車領域佔據了先發優勢. 儘管獨家供應的狀態可能已改變,與特斯拉的合作經驗無疑為其在快速發展的電動車市場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大工業專注於少量多樣的特殊車種傳動元件,例如皮卡車、客車、工業用汽車、農業用汽車以及沙灘車、重機、水上摩托車等休閒車輛. 這種策略使其能夠避開與大型製造商的直接競爭,並維持較佳的利潤率與競爭力.

汽車、機車及機械的傳動系統由眾多精密齒輪零件組成,且不同機種與用途的設計各異,因此齒輪組件的製造過程相當複雜,不僅需要精密的齒輪設計,還需確保與其他零組件的完美配合. 由於傳動系統直接關係到車輛或機械的操作安全,國際大廠對零組件供應商的認證程序非常嚴格,這也形成了新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障礙. 和大工業憑藉其在生產低成本、高品質零組件方面的優勢,逐步提升在國際汽車大廠供應鏈中的佔有率. 雖然國外競爭者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但美日廠商受限於成本較高,韓國廠商則在加工技術和產品品質方面仍有進步空間,這為和大工業創造了競爭機會.

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並擴大市場,和大工業積極與國際大廠共同研發技術. 合作夥伴包括美國知名大卡車變速箱組裝廠、美國重型卡車差速器製造商、美國扭力轉換系統零組件公司、美國油泵齒輪公司、義大利機械減速機齒輪組公司以及英國重型機車變速箱組件公司. 透過自主開發相關技術,公司在後續產品的開發和修改上更具彈性。此外,和大工業已從單件零件生產轉型為系統化組件產品,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擺脫單件零件的價格競爭,並穩定訂單. 公司長期目標是加入傳動系統作為其最終產品的產銷市場,目前已具備研發手排及自排變速箱模組的能力,並曾開發整組手排變速箱,期望能加速商品化量產的時程.

近期,和大工業更積極佈局AI機器人領域,與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盟英科技,專注於開發機器人關節型自動手臂高精度減速零組件. 據了解,盟英科技的產品已開始出貨,並有望逐步擴大產能. 市場傳聞指出,盟英科技正嘗試透過和大工業打入特斯拉的機器人供應鏈,若能成功,將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成長潛力. 和大工業多年來在電動車減速箱齒輪領域累積了傲人的技術,這與機器人減速機的技術有共通之處,使其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初步成果. 工業機器人市場正處於爆發性成長階段,高精度減速機作為關鍵零組件,在機器人製造成本中佔比極高,這為和大工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

基本面分析

財務健康與績效

觀察和大工業近期的營收表現,2024年第三季的營收較前一季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應收帳款相對於營收而言處於較高的水平,若以11月份的營收來計算,大約是六到七倍,這可能暗示公司在議價能力方面較弱,或者其下游客戶具有較強的市場地位. 存貨方面則略有下降,主要減少的是製成品. 儘管如此,根據初步結算,2025年2月份的合併營收達到新台幣4.55億元,較上個月大幅成長20.55%,這可能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然而,過去的營收數據顯示,和大工業的營收波動性較大,容易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和新車市場景氣的影響. 例如,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公司的營收幾乎腰斬,但在2010年後又呈現高速成長.

在獲利能力方面,2024年第三季的綜合損益表顯示,公司營收季減,毛利率持平,營業費用佔營收的14%,業外則出現虧損,主要原因是外幣兌換損失和利息支出,其中利息支出佔第三季毛利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當季每股盈餘為-0.3元. 2024年第二季的營收為新台幣16.5億元,較前一季成長10.7%,但較去年同期衰退7.6%。第二季的毛利率為11.1%,營業利益率為-0.71%,每股盈餘為0.15元,整體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受到產能利用率降低和產品組合改變的影響. 公司預期營收將會重回成長,並有望在今年將全年每股盈餘回升至1.8元(具體年份未明確指出,但根據上下文推測應為2024年). 法人分析師則更為樂觀,預期2025年的每股盈餘有機會達到2.5元. 然而,有分析指出,即使公司實現其預期的獲利目標,目前的股價可能也未達到顯著低估的程度.

從過去五年的每股盈餘數據來看,2022年的表現相對突出,全年每股盈餘達到2.23元12. 然而,2023年及2024年的表現則有所下滑,2023年全年每股盈餘為1.17元,而2024年前三季的累計每股盈餘僅為0.17元(0.32+0.15-0.3).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較早的資料,2022年的全年每股盈餘曾被提及為4.60元,且截至2023年8月的近四季每股盈餘為3.01元,這與近期的季度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可能反映了公司營運狀況的快速變化。

負債比率方面,2024年第三季和大工業的負債比率約為60%,與前一季持平. 非流動負債有所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在2024年8月發行了將於2027年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 雖然60%的負債比率相對較高,但從現金流量的角度來看,公司在2024年的營業現金流量仍然為淨流入,儘管稅前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許多,但由於折舊和存貨減少,仍有現金流入. 籌資現金流量和投資現金流量均為流出,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償還了一些長期借款,這有助於降低前述的利息支出佔比. 總體而言,截至目前,公司的現金流量呈現小幅淨流入.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和大工業的財務狀況,以下表格總結了過去五年及近期季度的主要財務數據:




股東結構與所有權

根據2023年度的年報,和大工業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中部投資(股)公司代表人:張於正,持股比例為4.29%;仟鑽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沈千鈺,持股比例為4.19%;以及傅滌塵,持股比例為4.09% . 這顯示公司的股權相對分散,沒有單一股東持有絕大多數的股份。

觀察董事、監事及經理人的持股情況,截至2025年2月(或部分數據為2023年8月),總經理陳俊智持有248張股票,持股比例為0.09%,且質押了240張. 董事長兼總經理沈國榮持有3,824張,持股比例為1.37%,並質押了1,500張. 副董事長林炎輝持有3,802張,持股比例為1.36%,但質押了高達3,774張. 董事中部投資(股)公司代表人林岳弘及張於正分別持有11,985張,持股比例均為4.29%,未有質押記錄. 董事高鋒工業(股)公司代表人沈千慈持有7,442張,持股比例為2.66%,未有質押. 整體而言,內部人士的直接持股比例不高,部分股權透過投資公司持有。林炎輝副董事長的高質押比例值得關注,可能暗示其個人財務狀況存在一定的槓桿風險。市場上亦有股東結構的歷史數據可供查詢,有助於追蹤股權變動的趨勢.

籌碼面分析

近期法人在和大工業的股票買賣方面呈現賣超的趨勢。從2025年3月24日的數據來看,外資賣超了7,172張20. 此前,3月21日外資賣超713張,3月20日則買超531張,顯示近期外資操作方向較為不一致,但整體而言,近期的賣壓較大20.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外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也呈現淨賣出的情況. 法人買賣超的變化往往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影響,近期外資的持續賣超可能對股價構成下行壓力。

技術面分析

和大工業的股價近期呈現一定的波動。截至某日收盤,股價為新台幣71.8元,漲幅為1.10%,成交量為20,563張. 另一個數據來源顯示,同日股價為新台幣71.8元,但跌幅為0.69%,成交量為22,209張. 儘管數據略有差異,但都顯示股價在70元附近震盪。和大工業的52週股價高點為新台幣90.90元,低點為新台幣50.20元22. 目前股價位於其52週價格區間的中上部。


市場情緒與外部分析

分析師評級與市場預期

法人分析師普遍預期和大工業在2025年的獲利能力將會顯著反彈,每股盈餘有望達到新台幣2.5元,這主要是基於公司獲得的新訂單以及在機器人領域的佈局. 然而,也有分析認為,即使公司達到其預期的獲利目標,目前的股價可能並未被顯著低估,並將其視為一個基於盟英科技能否成功打入特斯拉機器人供應鏈的小型投機機會. 整體而言,市場對和大工業的未來發展抱持一定的樂觀態度,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謹慎的聲音,認為股價可能已反映了部分成長預期。

電動車與AI機器人的影響

和大工業早期佈局電動車市場,成為特斯拉減速齒輪的獨家供應商,這使其在電動車領域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近期,公司更積極進軍AI機器人領域,透過投資盟英科技,專注於開發高精度減速機. 市場普遍認為,機器人產業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而和大工業在精密齒輪製造方面的技術積累,使其在這一領域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其產品有望供應給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 電動車和AI機器人作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大工業在這兩個領域的積極佈局,為其未來的成長前景增添了想像空間。

近期新聞、產業趨勢與政策影響

台灣汽車產業政策

台灣政府近期針對國產車組裝提出了新的規定,要求製造商逐步提高在地化供應鏈的合作價值比率,這項政策特別針對那些引進大量中國製零件的車款. 這項政策的推行,可能有利於像和大工業這樣的台灣本土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增加其來自國內汽車組裝廠的訂單需求。另一方面,台灣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對取消汽車進口關稅的提案表達了強烈的擔憂,認為這可能會嚴重損害台灣本土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並呼籲政府應考慮降低貨物稅而非關稅. 進口關稅的潛在變動可能會影響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進而間接影響和大工業的客戶需求。

全球汽車產業趨勢與新聞

全球汽車市場呈現複雜的態勢。豐田汽車儘管近期營運獲利下滑,但仍調高了全年獲利預估,顯示其對應對潛在關稅衝擊的信心. 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仍在持續,而電動車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特斯拉的股價近期出現大幅反彈,部分原因是市場對關稅政策的樂觀預期以及散戶投資者的逢低買入. Gartner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出貨量將持續增長,但地緣政治因素可能會減緩部分地區對CASE(聯網化、自動駕駛、軟體化和電氣化)汽車的普及. 這些全球趨勢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大工業的國際客戶及其對汽車零組件的需求。

和大工業相關新聞

近期市場消息顯示,機器人概念股普遍下跌,和大工業也未能倖免. 然而,公司初步結算的2025年2月營收顯示出顯著的月度增長. 此外,有報導指出,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可能參與了對巧新科技經營權的爭奪,但這項消息與和大工業的核心業務關聯性較低.

投資建議與風險評估

綜合以上基本面、籌碼面與技術面的分析,並考量當前的市場情緒、產業趨勢及政策變化,針對和大工業(1536),本報告提出以下投資建議:

投資建議:持有

理由:

* 產業地位與技術優勢: 和大工業作為台灣最大的傳動零組件供應商,在傳統汽車產業中擁有穩固的地位,並具備一定的技術積累. 
* 電動車與機器人佈局: 公司早期進入電動車供應鏈,並積極佈局AI機器人領域,這兩個高成長潛力的產業將為其帶來長期的成長機會. 特別是與特斯拉的潛在合作以及盟英科技的發展,可能成為未來股價上漲的催化劑。 
* 近期營收回升: 2025年2月營收呈現顯著的月度增長,可能預示公司營運狀況正在改善. 
* 分析師的樂觀預期: 法人分析師普遍看好公司2025年的獲利能力將會顯著提升.

潛在風險:

* 全球經濟與汽車市場的波動性: 和大工業的營運績效高度依賴全球經濟景氣和汽車市場的需求變化. 
* 較高的負債比率: 公司目前的負債比率偏高,且發行了可轉換公司債,可能增加其財務風險和未來的股權稀釋風險. 
* 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 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和大工業作為零組件供應商,可能面臨價格壓力. 
* 機器人業務的不確定性: 盟英科技的發展以及其能否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仍存在不確定性,這項業務的貢獻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 
* 近期外資賣超: 近期外資呈現賣超的趨勢,可能對股價造成一定的壓力. 
* 獲利能力波動: 公司近期的獲利能力有所波動,甚至出現虧損,需要密切關注其未來的獲利改善情況. 
* 應收帳款較高: 相對較高的應收帳款可能反映其議價能力較弱或客戶付款週期較長,存在一定的營運風險.

結論

和大工業在汽車傳動系統領域擁有堅實的基礎,並積極佈局具備高成長潛力的電動車和AI機器人產業。儘管近期財務表現有所波動,且面臨一定的風險,但考量其產業地位、技術優勢以及未來的成長機會,目前建議投資者持有該股票,並密切關注其營運狀況、新業務發展以及市場動態。若公司能夠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獲利能力,並在電動車和機器人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則有望帶來更佳的投資回報。


1

以上所提供之資訊,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概不負責。同時,上揭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操作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選擇權實驗室》無關。

選擇權實驗室

  回覆時間 2025/03/26 22:00:59


以上所提供之資訊,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概不負責。同時,上揭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操作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選擇權實驗室》無關。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