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特斯拉
特斯拉近期在資本市場與產業布局呈現"冰火交織"態勢。2025年3月21日,特斯拉股價單日大漲超5%,創下近三個月新高,主要受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量產進程超預期推動。馬斯克在一季度全體會議透露,Optimus已在其弗裏蒙特工廠完成試產線製造,2025年試生產目標提升至5000臺,已采購零部件可支撐1.2萬臺產能,並計劃2026年實現5萬臺量產。這一進度較年初CES展會公布的"2025年數千臺"目標顯著提速,疊加英偉達、華為等科技巨頭在機器人領域的協同布局,市場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在2025年進入爆發周期。
但特斯拉的汽車主業仍面臨結構性挑戰。2024年Q4財報顯示,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71%至23.2億美元,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為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特斯拉正加速產品線調整,計劃2025年上半年推出基於下一代平臺的平價車型,預計售價約3萬美元。該車型將采用現有生產線混線生產模式,結合4680電池與一體化壓鑄技術,使單車製造成本首次降至3.5萬美元以下。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加碼自動駕駛技術,計劃6月在得州試點無人監督FSD服務,並計劃年底前擴展至全美。
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邏輯正在發生微妙轉變。盡管2024年汽車銷量出現十年來首次年度下滑,但儲能業務同比增長113%至30.6億美元,機器人業務預期市值貢獻率已超15%。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公開呼籲投資者買入特斯拉股票,稱其"匯集美國最頂尖的技術團隊",該言論引發民主黨陣營爭議。值得關註的是,特斯拉股價在2025年呈現劇烈波動特征,2月曾因市場擔憂政府開支削減影響消費信心單日暴跌6%,但3月隨著AI算力中心擴容(Cortex中心GPU數量突破5萬塊)及Dojo2超級計算機投產,股價快速收復失地。
地緣布局方面,特斯拉近期收購德國Manz AG的汽車零部件業務,獲得300余名工程師團隊及歐洲生產基地,此舉將強化其本土化供應鏈能力。分析師普遍認為,特斯拉正在構建"電動汽車+儲能+機器人"的三維增長模型,若FSD技術落地與Optimus量產形成協同效應,可能重塑整個高端製造估值體系。當前市場分歧聚焦於2025年Q2平價車型的市場接受度,以及人形機器人商用化進程能否兌現預期,這些因素將成為主導下半年股價走勢的關鍵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