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台積電(2330)
英特爾近年來積極推動晶圓代工業務,試圖在先進製程市場挑戰台積電的龍頭地位。而近期市場傳出,輝達與博通等重量級客戶正與英特爾合作,測試其最新的 18A 製程,這可能導致價值數億美元的訂單轉向英特爾,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的領導者,過去一直穩固掌握高階晶片市場,尤其是輝達作為 AI 晶片的龍頭企業,每年為台積電貢獻數千億元的營收,因此這次的變動無疑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
根據《路透社》報導,輝達與博通已經開始與英特爾進行晶片生產測試,以評估 18A 製程技術的成熟度,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決定是否將部分高階晶片生產訂單轉向英特爾。這些測試並未涵蓋完整晶片設計,而是專注於檢視英特爾 18A 製程的效能和穩定性。業界普遍認為,雖然英特爾希望藉由這波測試重新贏得晶圓代工市場的信任,但其 18A 製程的良率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這將是影響輝達與博通是否最終轉單的重要因素。
英特爾的代工業務雖然近年來受到挑戰,但美國政府的扶植政策讓它獲得不少關注。拜登政府推動「美國製造」,提供英特爾大量補助,並積極吸引台積電擴大美國的投資。今年稍早,美國政府官員曾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會面,傳出可能讓台積電取得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的部分股權。此外,微軟與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傳出與英特爾簽署協議,計劃採用 18A 製程生產晶片,這使得英特爾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所提升。
市場對此消息反應激烈,台積電 ADR 下跌 2%,而英特爾股價則一度大漲超過 4%。除了英特爾的競爭,市場還傳出輝達下修對台積電 CoWoS 先進封裝的需求,這使得台積電股價進入千元保衛戰,讓投資人更加關注其未來發展。儘管如此,業界分析認為,台積電仍然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包括先進製程的良率與產能規模都遠超英特爾,即便英特爾成功獲得部分訂單,短期內仍難以真正撼動台積電的市場地位。此外,台積電積極擴產 2 奈米製程,預計未來幾年仍能保持技術上的領先。
這場晶圓代工市場的競爭將持續升溫,英特爾雖然努力爭取更多客戶訂單,但其技術能否在短時間內達到市場預期仍有待觀察。輝達與博通的測試僅是初步評估,最終是否轉單將取決於英特爾能否提供穩定且符合需求的產能。另一方面,台積電如何維持技術與產能的優勢,並應對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變化,將是市場未來關注的焦點。這場高達數億美元的搶單大戰,不僅影響著晶圓代工市場的競爭格局,更將牽動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