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錯失1.4兆元!王永慶拋售台積電的驚世決策與時代反思股市韭man3017



  
APP收通知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相關個股:台塑(1301)、台積電(2330)


錯失兆元財富!王永慶台積電投資決策的驚人啟示

在台灣企業界,提到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總是離不開「經營之神」這四個字。他以卓越的商業眼光和果斷的決策,打造了台塑這個龐大的石化帝國。然而,連最精明的企業家也難免有錯過的時候,其中一個令後人感嘆的故事,便是他在1986年投資台積電後又迅速退出的決策。

1986年,張忠謀帶著台積電的創業夢想來到台灣,試圖打造全球第一家專注於晶圓代工的企業。當時,這個概念前所未有,讓市場充滿質疑。王永慶也不例外,他對半導體行業並不熟悉,對代工這個新興模式更是看法保守。據了解,王永慶最初並不想投資台積電,但在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力薦下,台塑勉為其難地投入725萬美元,取得台積電5%的股份。

然而,這筆投資對王永慶來說並不是一個充滿期待的布局。三年後,台積電仍處於草創階段,營運未見大幅突破。當王永慶認為投資無法快速產生回報時,他選擇將所有持股以每股約17.6元新台幣的價格售出。彼時,台塑收回了約2.2億新台幣的資金,似乎是一個理性決策。然而,從今日來看,這筆交易竟然讓台塑錯過了1.4兆元新台幣的財富增長。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談到這段往事時感嘆,如果台塑當年能夠持續持有台積電的股份,今天的台塑財務狀況將完全不同。事實上,1.4兆元的價值已超過台塑集團所有旗下公司市值的總和。這不僅是一場財富的錯失,更是一堂有關投資眼光與耐心的深刻課程。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王永慶的決策反映了當時台灣企業對高科技產業的陌生與保守。台積電的成功是時間與耐心的結晶,而台塑則選擇了短期的現金回收策略,錯過了這場巨大的科技革命。當年的投資金額對台塑而言微不足道,但在缺乏長期視野的情況下,他們錯失了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騰飛的契機。

張忠謀在自傳中也提到,創辦初期的台積電在市場上倍感孤立,王永慶的退出只是眾多質疑聲中的一個縮影。然而,張忠謀的堅持使台積電走向了全球,成為今天市值最高的晶圓代工廠。

這段歷史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決策的教訓,更是對每位投資者的啟示:投資並非總是能帶來即時的回報,真正的價值需要時間去發酵。在面對未知的產業或新興的商業模式時,我們是否能夠抱持信心並堅守信念?王永慶當年的選擇或許是他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但對今日的我們來說,這更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投資故事。


s0973621

  回覆時間 2025/01/06 19:18:21

謝謝分享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5/01/07 02:20:03

如果當初買的是宏達電

Sage Mao

y681109
沒有設定個性圖像

    回覆時間 2025/01/07 04:49:09

 

謝謝分享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