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台燿(6274)
CCL(Copper Clad Laminate,銅箔層壓板)是印刷電路板(PCB)製造中的一種關鍵材料。它由銅箔和樹脂層疊而成,通常包含一層絕緣材料,這些材料的選擇和結構對PCB的性能和可靠性有著重要影響。
CCL的基本結構
CCL的基本結構包括:
- 基材(Substrate):通常由玻璃纖維增強的環氧樹脂製成,這種基材提供了機械支撐和電氣絕緣。
- 銅箔(Copper Foil):這是一層薄薄的銅,附著在基材上,提供導電通路。銅箔的厚度通常根據電流密度的需求而定。
- 樹脂(Resin):用於將銅箔與基材粘合,並提供額外的絕緣性能。
CCL的分類
CCL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包括:
- 根據機械剛性:分為剛性CCL(如FR-4)和柔性CCL(如FPCB)。
- 根據絕緣材料:包括有機樹脂CCL、金屬基CCL和陶瓷基CCL等。
- 根據層數:高多層板的層數通常在16到20層之間,這對於高性能伺服器和其他高頻應用至關重要。
CCL的應用
在伺服器規格升級的背景下,CCL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隨著AI伺服器和高性能計算需求的上升,對於高階CCL(如M6等級)的需求尤為明顯。這些高階材料能夠支持更高的頻率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適合用於最新的伺服器平台,如Intel的Eagle Stream和AMD的Genoa、Bergamo等。
總之,CCL是PCB製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響到電子產品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CCL的材料和製造工藝也在不斷演進,以滿足更高的性能要求。
台燿科技(台股代號:6274)是一家專注於高端銅箔基板(CCL)生產的公司,成立於1974年。以下是對其基本面的分析,包括公司概況、財務表現及市場前景。
公司概況
台燿科技主要從事銅箔基板、預浸膠片及多層壓合板的製造與銷售。公司在高頻CCL產品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M7及以上等級的材料,這些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伺服器、通信設備及汽車電子等領域。隨著AI伺服器和800G交換器需求的增長,台燿的市場地位也隨之提升。
透視 (6274)台燿 <<== 點我
財務表現
根據最新的財務數據,台燿在2024年11月的營收達到22.61億新台幣,年增率為43.6%。這顯示出公司在高階產品需求增長的背景下,營收持續上升。每股盈餘(EPS)在2024年第3季為6.99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7%,顯示出強勁的盈利能力。
主要產品分析
- M8等級材料:主要用於AI伺服器和800G交換器,2024年第3季開始出貨,預計將持續貢獻營收。
- M7等級材料:應用於100G及400G交換器,隨著資本支出增加,需求明顯。
- M6等級材料:多用於通用伺服器的PCIe5應用,雖然成長速度較慢,但在低軌衛星應用中有潛力。
市場前景
台燿科技在高端CCL市場中具有領先地位,隨著AI伺服器和高頻交換器需求的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將持續受惠於這些市場的擴張。公司計劃在2025年進一步擴大產能,並進入低軌衛星材料市場,這將為其未來的成長提供新的動力。
挑戰與風險
儘管台燿科技在市場上表現良好,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銅箔成本波動和匯率影響。這些因素可能會對公司的毛利率造成壓力。
總結來說,台燿科技在高端CCL市場中具備強勁的成長潛力,尤其是在AI伺服器和高頻交換器的需求推動下,未來的營收和獲利預期持續向好。
台燿(6274)的技術面分析顯示出其近期的市場動向和關鍵指標。以下是對其技術面的一些重要觀察:
股價走勢
截至2024年12月18日,台燿的股價為182.5元,較前一日上漲3.5元,漲幅約為1.99%。這顯示出近期的上漲趨勢。
技術指標
1. 移動平均線(MA):
- 短期(5日)移動平均線約為176.5元,顯示出近期股價在此之上運行,表明短期內有支撐。
- 長期(20日)移動平均線約為172.0元,若股價持續高於此水平,則可能預示著持續的上漲趨勢。
2. 相對強弱指數(RSI):
- RSI目前約為65,接近超買區域(70),這可能暗示短期內存在回調風險,但仍然顯示出強勁的買入動能。
3. MACD指標:
- MACD線與信號線的交叉顯示出牛市信號,最近的交叉向上,表明可能會繼續上漲。
支撐與壓力
- 支撐位:175.0元,這是最近幾次回調的低點。
- 壓力位:185.0元,若突破此水平,可能會引發更大的上漲動能。
成交量分析
最近的成交量為5,522張,相較於前幾日有所增加,顯示出市場對該股的關注度提升。成交量的增加通常伴隨著價格變動,可以用來確認趨勢的有效性。
總結
台燿(6274)目前在技術面上顯示出積極的走勢,短期內有潛力繼續上漲,但需注意RSI接近超買區域可能帶來的回調風險。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支撐和壓力位,以制定合適的交易策略。
免責聲明
本文分析純屬個人投資研究心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市場具有高度風險,請投資人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任何投資決策前,建議諮詢專業財務顧問,並依據個人風險承受度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