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千研習社歡迎挖坑sagemao5686



  
APP收通知

X 9

發表時間 
+發文 換稿費

1

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颱風天發文



虛擬社團老千研習社
歡迎挖坑給老千跳
※※※
老千首創先知會
粉絲開辦老千會
目前沒有真實的「老千研習社」
※※※
網友想要研究學習
可以站內通信
老千發起『一人一信運動』
提出炒股的疑問
老千會發表專文來回答
★★★
sagemao原創
#不建議跟單


1

Sage Mao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10/03 16:09:37

【股市心經六句詳解】
心經有六句話應用於操盤:
(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三)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四)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五)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六)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詳解:
〈1〉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白話:經由觀照而明白五蘊皆通向空性,就能度過將來的一切苦難災厄。
解說:五蘊又稱五陰,是佛教的「生理」基礎。人們常說鑽研佛教為「遁入空門」,簡稱「入門」,沒有入門的人被稱作「門外漢」。若將股市比喻為佛教,則鑽研賺錢為遁入空門。照見,觀照而見。反觀內照自己的心。你的心處於怎樣的性質?若是你的心處於沒煩惱的性質,稱為空性,即空的性質、空的狀態。六祖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心就像房間,開燈就明亮,而開燈就像「開悟」。enlightenment是「開悟」的英文,en=in;lighten照亮;ment是名詞字尾。開悟的字面解釋即「處於光明的環境」。操盤手心裡明明白白,就能度過將來的一切苦難災厄。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白話:物質與精神的重要性沒有不同,心理和身體的目標都在追求健康。佛教講五蘊「色受想行識」的目標也是這樣。
解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物質;空=精神。色=身體;空=心理。佛教的目標是「空」,也就是「空掉煩惱」。以現代的語言來說明,佛教是追求「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與「身體健康」並無不同。身體有病容易察覺,心理有病不容易發現,很多操盤手心理有病而無自覺。其實身心都健康的人比較能夠在股市賺錢。
五蘊(五陰):色受想行識
色(形色)➔ 有形有色的身體
受(感受)➔ 眼耳鼻舌身意
想(思想)➔ 抽象的思想
行(運行)➔ 從抽象到具體的運行過程
識(認識)➔ 具體的認識
※※※
色〓物質;身體
受想行識〓精神;心理
有具體的認識,才能在精神方面做決定,然後交由身體執行。
❃❃❃
人由物質與精神組成,物質即身;精神即心。不同於佛家把精神活動分成4種(受、想、行、識),《皇帝內經》〈靈樞‧本神〉把精神活動分成10種: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慮、智。精神活動統稱為「心」。
※※※
解釋名詞:
精:天地陰陽的無形精華。
神:陰陽相合(相應)。
魂:陽神曰魂。魂歸於天。動者魂之用。
魄:陰神曰魄。魄歸於地。靜者魄之體。
心:意識與外物接觸的運用之門。
意:心已起而未定。
志:心意已決。
思:反覆思量。
慮:考慮各種條件。
智:隨機應變。
※※※
心:心門。意:起意。志:決志。思:思量。慮:考慮。智:機智。
打開心門,啟動意識,心物才能相應。身外的一切,對人才有意義。意義者,是說:心有意、物有義,心物相應(陰陽相合)才有意義。
〈3〉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白話:所有佛法皆以空性為實相。不必去分別「人有我無」、「人好我壞」、「人多我少」。
解說:《心經》有三大段落,第一段教人不分別;第二段教人無執著;第三段教人沒煩惱。所謂「不二法門」即「不分別的法門」,延伸為「不分別、無執著、沒煩惱的法門」,亦即心經這個「般若法門」。般若=智慧,合稱般若智慧。般=這般;若=彷若。說是智慧又不是一般的智慧,姑且稱為清淨智慧,也就是心裡沒有分別、執著、煩惱的狀態。智則清;慧則淨。清=清楚;淨=乾淨。說文解字:智分成上下兩部份,即「知」與「日」,你所知道的,就像在日光之下看到的,清清楚楚。慧分成上中下三部份,上部為掃把的象形;中部為畚箕的象形;下部為心。慧的意思就是說,你的心像是被清潔用具打掃過後一般乾淨。實相=真理,合稱實相真理。為何說實相而不說真相?因哲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實相接近真理,但有別於真理,比較接近善理(善的道理)。操盤手對於賺錢的方法不要有分別、執著、煩惱。
〈4〉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白話:空性當中不執著色受想行識。
解說:修行者想要達到沒煩惱的狀態,就不要執著「五蘊」等諸多佛法。六祖說:「於一切法,勿有執著。」操盤手對於一切方法,也不要有執著。
〈5〉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白話:因為心裡沒有「想得到」的牽掛與妨礙,所以不會有「怕失去」的恐怖。
解說:牽掛是求道的主要妨礙,這種妨礙叫做「罣礙」。股市裡面的主要牽掛是什麼?《股票作手回憶錄》說是「禮物錢」。想要賺錢買禮物,是虧損的主要原因,因為心態已經不平衡。不要預設立場,適當的時機進場,適當的時機出場,獲利入袋之後再想怎樣花錢。
〈6〉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白話:越是遠離顛倒與夢想,越能接近涅槃。
解說:操盤手可能想法有誤或心理有病而不自知,這就叫做「顛倒」。夢想成為有錢人,也是多餘。《股票作手回憶錄》說最該關心的是「正確」,正確自然有利潤。涅槃=解脫,合稱涅槃解脫。操盤手的解脫,就是不要想太多。佛教的「八苦」其中有「五陰熾盛苦」。五陰=五蘊。佛教主張「五蘊皆空」,五蘊的存在是讓人沒煩惱,不是叫人想太多。「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中國人說的「養生」,包含保養身體與心理健康。反過來說,身心健康的人,應該能在股市賺錢。即使在股市賠錢,也不要賠上健康。
✜✜✜
《心經白話》
佛說:觀照自性的行者,修行到精深的「般若法門」時,可以見到五蘊的實相皆為清淨,這樣就不會再有一切煩惱。舍利弗啊!(形色比喻有形之物質或身體;虛空比喻無形之精神或心理。)「物質」的本體不異「精神」的本體,「精神」的表相不異「物質」的表相;「物質」的作用即是「精神」的作用,「精神」的利益即是「物質」的利益。四種精神:感受、思想、運行、認識,也是同樣的道理。舍利弗唷!由此看來,所有事物皆以空性清淨為實相真理。不必去分別「人有我無」、「人好我壞」、「人多我少」。
※※※
因此空性清淨當中毋須執著「五蘊」、「六根」、「六境」。毋須執著「十八界」。毋須執著「十二因緣」及「三世兩重因果」。毋須執著「四聖諦」。毋須執著「六度」亦毋須執著「八苦」,原因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無實體可得。菩薩們(修行者們),依「般若法門」修行之後,心裡沒有「想得到」的牽掛與妨礙。因為心裡沒有「想得到」的牽掛與妨礙,所以不會有「怕失去」的恐怖。遠離分別、執著、煩惱等等顛倒與成佛夢想,接近解脫。
※※※
三世十方一切諸佛(覺悟者),依「般若法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般若法門」,是大神奇的箴言,是大聰明的箴言,是至高無上的箴言,是無與倫比的箴言。能夠除去一切煩惱,真實有用而非虛晃一招。總結「般若法門」之口訣,如下所述:度吧!度吧!度到彼岸!大家度彼岸,共同證菩提。
≈≈≈≈≈≈ Sage Mao ≈≈≈≈≈≈
《心經白話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智慧。波羅蜜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到彼岸的智慧。心=核心、精粹、重點、心理。佛法又稱治心之法,佛學是「修」心「行」善之學。經者逕也,路徑、道路,簡稱「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即「智慧到彼岸的核心之道」。佛經皆為佛陀所說,唯一例外是六祖壇經。「觀」照「自」心所「在」的修行者,體會到「般若法門」的深義時,可以發現五蘊的教義通向「空性」,這樣就能度過將來的一切苦厄。空性=空的性質=空掉煩惱的狀態。舍利弗啊!「物質」與「精神」有四大相通:本體、表相、作用、利益。心經解說「精神」,不等於不看重「物質」。《大乘起信論》說三大:體、相、用。(本體、表相、作用。)任何事物皆有三大重點。本文加上第四大重點:利益。所以四大=體、相、用、益。四種精神:感受、思想、運行、認識,也都是通向空性。「運行」是指從思想到認識的中間各種精神作用。舍利弗唷!可見物質、精神種種事物皆以空性清淨為實相真理。空性即「解脫的狀態」。解=解除煩惱;脫=脫離輪迴。空性=空的性質。空=空掉煩惱的狀態。金剛經所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滅度=滅煩惱、度彼岸。不必去分別「人有我無」、「人好我壞」、「人多我少」。生則有、滅則無。淨則好、垢則壞。增則多、減則少。第一段的重點是教人不分別。
※※※
因此通往空性的修行當中,毋須執著「五蘊」、「六根」、「六境」、「十八界」、「十二因緣」、「三世兩重因果」、「四聖諦」、「六度」、「八苦」等等佛法。無「智」亦無「得」。以「智」代表六度,因六度中有「智慧」。以「得」代表八苦,因八苦中有「求不得苦」。金剛經所謂:非法、非非法。不執著佛法、也不執著不是佛法。無明=不聰明=無五明。五明:聲明、內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執著過去世的開頭,亦無執著過去世的結束。過去世的因起於無明,過去世的因終於行。無明盡=終於行⇒過去世「因」的終結。遠離分別、執著、煩惱等等顛倒。不該分別而分別,謂之顛倒。不該執著而執著,謂之顛倒。不該煩惱而煩惱,謂之顛倒。成佛係指「成就佛果」,並非真有一佛可成。成就佛果即「解脫」的狀態,越是遠離顛倒夢想,越能接近解脫。第二段的重點是教人無執著。
※※※
十方三世所有覺悟者,皆依「般若法門」的佛理得到成就。哲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真的能量是智慧;善的能量是般若;美的能量是感動。般若很像智慧,但不是智慧。般=這般;若=彷若。這般彷若的智慧。由此可知「般若法門」,是大神奇、大聰明、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真言(箴言)。能夠除去現在的一切煩惱,真實有用而非虛晃一招。總結「般若法門」之口訣,如下所述:度吧!度吧!度到彼岸!大家度彼岸,共同證菩提。度=渡。度彼岸意指不再輪迴或到達修行的目標。也可以說「滅度」簡稱「度」。那麼「度彼岸」也包含「滅煩惱」。佛教以滅煩惱為除心苦的方法,度彼岸為除身苦的方法。證菩提主要是空掉煩惱的狀態。菩提=覺悟,不是知識上的覺悟,而是修行圓滿。佛教以「證」為「得」,證得之能量謂之「證量」。世間法:解除煩惱的方法。出世間法:脫離輪迴的方法。佛陀乃人間教主,佛法的強項為世間法。若要了解「出世間法」,應該問西方教主阿彌陀佛。所以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唯佛陀與阿彌陀佛,乃能研究完盡諸法(世出世間法)的真理,因為各自的強項不同。第三段的重點是教人沒煩惱。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sagemao原創翻譯
#不建議跟單

Sage Mao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10/03 17:37:18

【股市金剛經三十二句】
金剛經有32章,本篇取32句。心經講「心」,金剛經講「相」,操盤手鍛鍊的功課,包括明心見性與看透實相,心相雙修,才是圓融的覺悟。
※※※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白話:凡所有表相,皆是虛相與妄相。
解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凡所有「相」,即前文之「身相」,也就是表相的意思。
〈2〉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白話:若能明白諸名相非實相,即能見到如來所見。
解說:金剛經的主旨在透析「實相」,實相的相反即名相,表相歸屬名相。在股市中能看出實相,等於具備佛眼,能見到如來佛所見。何以金剛經用實相代替真相?因為宗教與科學的目標不同。
〈3〉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白話:這些有福報的眾生,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佛法之相,亦無非佛法之相。
解說:「無」是「不分別、無執著、沒煩惱」取一「無」字代替。「我相、人相、眾生相」即「我們、你們、他們」。而「壽者相」也展開為時間上的三種分類:過去、現在、未來。全句細解:這些有福報的眾生,不再分別、執著、煩惱於我們、你們、他們;不再分別、執著、煩惱於過去、現在、未來。也不再分別、執著、煩惱於這是佛法,那不是佛法。操盤手應該不再分別、執著、煩惱於技術面、基本面、籌碼面。也不再分別、執著、煩惱於這是正統的分析方法,那不是正統的分析方法。
〈4〉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白話:如來佛也不能告訴你,怎樣的操盤法是正統的方法。
解說:適合自己的方法最好。
〈5〉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白話:所有的操盤高手,皆以「無為法」,而與菜鳥有所差別。
解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與眾生有所差別。所謂無為法,即不會產生分別、執著、煩惱的方法;有為法,即會產生分別、執著、煩惱的方法。股市高手的方法,自己用得高興,不受別人影響,當然也沒有虧損的煩惱。
〈6〉信心清淨,即生實相。
白話:相信人心原本清淨,即能生出對於實相的理解。
解說:如果操盤手的心裡沒有「分別、執著、煩惱」,就能預測股市。
〈7〉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白話:不分別、執著、煩惱於一切表相,你也是股市之佛。
解說:佛即「不分別、無執著、沒煩惱之人」。
佛字即人部加弗,而弗等於不、無、沒等等否定詞。
〈8〉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白話:如來佛所得到的操盤法,這個方法既不能說是真的也不能說是假的。
解說:哲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哲學客觀;宗教直觀;藝術主觀。科學是哲學的分支,這裡的哲學包含科學。操盤法究竟是科學還是藝術?其實操盤法接近宗教,既不真、也不美;既不客觀、也不主觀。保持清淨的心(沒有成見),即能預測未來,這也就是股市金剛經的實相。六祖說過:「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心中沒有成見,就不會堅持要怎樣,也不會說一定不怎麼樣。沒有成見算是「斷欲」,如同《天龍八部》的段譽,操盤手斷了欲,才能練好「六脈神劍」。
〈9〉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操盤手不可執著於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昨是今非,也沒有今是昨非,沒有是也沒有非,每天都盡其在我。
〈10〉說法者,無法可說。
說法者只能告訴你心法,實際做法要自己練習。
〈11〉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練習所有的好方法,就能得到覺悟。
〈12〉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能賺錢就是好方法,沒有高下之分。
〈13〉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你可以選擇游泳或搭船到彼岸,但如來佛不能幫你出力。
〈14〉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
就像世界是由眾多微塵組合而成,操盤手的功力也是眾多道理組合而成。
〈1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會讓人執著的操盤法,都是不能長久的。
〈16〉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除了如來佛外,還有清淨本性的意思。不是說從哪來到哪去。佛家稱清淨本性為「本來面目」,一個人的心清淨無染的時候,可以產生「大圓鏡智」,心像大圓鏡有映無染,是操盤手時時要做的修行。
〈17〉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
聽到任何大師的說法,皆不可執著。
〈18〉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某天有人稱你是大師,你也別以為自己真是大師。
〈19〉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諸位菜鳥老手,應如此保持清淨心。
〈20〉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滅煩惱、渡彼岸是完整的涅槃。滅煩惱是世間法,渡彼岸是出世間法。佛教合稱世出世間法。出世間意即不再輪迴。滅度另有同義詞:解脫,解除煩惱、脫離輪迴。股市之佛是自己賺錢也幫大家賺錢。
〈21〉一切法,皆是佛法。
只要是能賺錢的方法,都是佛法。
〈22〉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認清「方法」就像渡彼岸的「竹筏」,你也可以游泳渡彼岸;佛法一直強調不要執著某一方法,何況不是佛法。如來佛大師教人滅度的方法,只是舉例,不必執著照抄。如果聽到別的大師說法,你還要執著地完全複製嗎?
〈23〉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當滅度無量眾生。
股市大師應該不著痕跡地幫助股民。永無止境。
〈24〉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若股市修行者想通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那他就是真的菩薩。
〈25〉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
若人言股市大師有在教人操作或是帶進帶出,即為毀謗股市大師。股市大師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實際做法還是操之各人。
〈26〉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以視為無上佛法,或理解為至尊操盤法。操盤手不要覺得自己或他人有很多或很棒的方法,那都是虛的,只要關注自己的存摺就夠了。「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即「其實一點也沒有得到」,因為重點是獲利,不是學到方法。
〈27〉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一個人能稱為大師,他的想法與做法都是合宜的。義者宜也。
〈28〉於法不說斷滅相。
股市操作的道理是一個整體,金剛經說一合相。相反就是斷滅相,不能融會貫通。例如落下來的刀子不要接,所以落底的股票不要碰?這可沒有一定。
〈29〉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股市修行沒有滿足之時,明白這個道理才算大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譯「無上正等正覺」,至高無上的真正平等,也就是沒有分別心,金剛經稱「無諍三昧」。三昧=禪定。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諍三昧即無分別心的禪定境界。不分別→無執著→沒煩惱,就能達到真正的覺悟。菩提=覺悟,無分別心是覺悟的開端。
〈30〉諸菩薩不受福德。
真正的股市修行者都不是為了造福自己。
〈31〉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執著一切方法也不追求造福自己,如同如來心不動。
〈32〉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金剛經探討一如本來之心,不是研究有形象的如來佛。如來=一如本來。本心不可見,但可現。當你現出本性,也就是用赤子之心面對股市,你會發現盤勢了了分明。
★★★
sagemao原創翻譯
#不建議跟單

Sage Mao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10/03 21:08:26

【黃帝陰符經】
道家三部名著:
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黃帝陰符經
※※※
將【黃帝陰符經】
以【股市陰符經】來詮釋
陰=暗
符=合
暗合股理的一部經
※※※
《史記》〈蘇秦列傳〉
蘇秦說:
一個操盤手既然已經博覽群書
卻不能得到富貴
那麼讀再多又有何用咧!
於是找出收藏的【陰符經】
仔細研究
※※※
《史記》〈蘇秦列傳〉原文~~
蘇秦……曰:
「夫士業已屈首受書,
而不能以取尊榮,
雖多亦奚以為!」
於是得周書【陰符】,
伏而讀之。
※※※
【黃帝陰符經】原名【陰符】
加以注釋過的名人有
范蠡
鬼谷子
張良
諸葛亮
※※※
《黃帝陰符經》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1〉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察大自然的規律、執行大自然的法則,
股民最應該做的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2〉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人的天性 (essential nature) 藏有五種害處,看透者即能發達興旺。
註:五賊是指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皆有不能發揮作用之時。
例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眼、耳、鼻、舌、身,這裡是借用佛家「六根」中的五根,
原「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很簡明的感官。
《黃帝內經》講的「五官」是~鼻、目、口唇、舌、耳。
見之者=能夠認透箇中道理之人。
昌=昌盛。昌者發達也;盛者興旺也。
〈3〉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種賊害的補救在於用心,施行巧妙則看個人天份。宇宙的萬千變化,還是得靠自己的身手應付。
註:股民的動作,只有買賣兩種。無論股市如何變化,最終就是買進或賣出。
〈4〉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五賊每人都會遇到,人心乃上天賦予的轉機。確立了天性五賊的道理,就可以斷定人心的作用囉!
註:人是由物質與精神組成,心即人的精神。
〈5〉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發殺機以驚蟄,龍蛇復起於田野。人發殺機以換代,新舊交替則變天。
註:天會製造機會讓強者相爭,人也會製造機會改朝換代。
〈6〉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天怎樣發作人就怎樣發作,萬物變化由此確定基調。
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性之中有巧者、有拙者,巧者可以埋伏、拙者可以隱藏。
註:人的優點應該埋伏,缺點應該隱藏。
〈8〉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皆會出狀況,尤其眼耳口。然而人可以控制其動靜。
註:非禮勿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不合乎道理。
〈9〉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火生於木,但是火災發起必會剋殺了木;
奸雄生於祖國,時機動盪必將擊潰祖國。
註:股民要小心衍生品的反撲。火與奸雄係指股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火:指數期貨。
奸雄:股票期貨、選擇權、權證。
〈10〉知之修練,謂之聖人。
知曉「天性五賊」的道理而去修練其「心」者,叫做聖人。
《黃帝陰符經》
〈富國安民演法章中〉
〈11〉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性有利就有害(有官就有賊),這是基本的道理。
〈12〉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天地,萬物(此處包含人)在偷偷利用;
天地萬物,人在偷偷利用;
人,天地萬物在偷偷利用。
註:天地、萬物、人,互相利用。
〈13〉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萬物、人互相偷偷利用,還須盜亦有道才好。天地人「三才」盜亦有道而不失時機就會相安無事。
註:「三才」可以泛指天地、萬物、人。
〈14〉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所以說: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筋骨百骸都健康;
該動手的時機動手,萬千變化能應付。
〈15〉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常人因為能覺知大自然的神奇,才知道她的神奇之處,卻不知道大自然「不能讓人覺知」的神奇之處,才是真正神奇的地方啊!(無法覺知的地方要用心去感受。)
註:股票是無形商品、也是動產。
用心感受股價的脈動,才能夠預測未來。
〈16〉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名出焉。
日出月落有其時機,日大月小有其定數。假使能夠依時而行、乘機而動,就能生出神聖之功名。
註:股票進出要能抓準時機。
〈17〉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
這種偷偷利用的機制,常人因為不能看見,所以無法覺知。
〈18〉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君子得此盜機能保固己身;小人得此盜機則冒險輕命。
註:股市參與者也會互相偷偷利用。
君子善於利用人並且把握時機,小人則相反。
《黃帝陰符經》
〈強兵戰勝演術章下〉
〈19〉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盲人專注於聽覺故聽力倍增;
聾子專注於視覺故視力倍增。
〈20〉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專注於一種「感官」,功用會是平時戰力的十倍。若能日夜再三反復「用心」,功用更達平時戰力的萬倍。
絕利一源:絕一根源(感官)而利一根源,例如絕眼利耳。
師=軍隊,比喻戰力。
〈21〉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會生死於是否覺知外物,轉機在於以心代目。
心無作用(例如視而不見)等於心死,心不死的轉機在於以心代替五種感官。
五「賊」即是五「官」的相反,五賊=五官失去作用,或者說心無反應。
這裡的「心」,可以是六根的「意」,意者憶也。人的記憶主要是知識與經驗。
佛教說「六根」
係指六種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意」是人類最小的器官
叫做「松果體」
俗稱第三隻眼
松果體主管預測未來
祂有兩個好幫手~~
其一是海馬迴:記憶事實與程序。知識的總和。
其二是杏仁體:記憶感覺與情緒。經驗的總和。
〈22〉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天從未想過施恩於人,卻生出「任運自然」的大恩。迅雷、烈風皆蠢蠢欲動,藉機生出人們所謂的大恩。
註:懂得運用天時、地利、人和。
天就會對人(操盤手)生出大恩。
〈23〉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擒住身心能「至樂」而從容有餘;
擒住身心能「至靜」而恬憺無為。
〈24〉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的作用卻被人們視為大公無私。
〈25〉禽之制在氣。
擒住(掌控)的機制在於認清天地、萬物與人的潮流趨勢。
註:「氣」是無形之血;「心」是無形之腦。
操盤手要能認清「無形」的作用。
〈26〉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與死互為根源。「恩惠」與「傷害」,亦是相生相剋。
註:有根源就有盡頭,生死互為根源也互為盡頭。
看似恩惠其實是傷害,有時傷害反而最終是恩惠。
〈27〉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愚人以懂得「天地萬物」之理者為聖哲,
我則以懂得「應時接物」之理者為聖哲。
註:一般人以「懂得多」為榮;操盤手則以「會應用」為榮。
〈28〉人以虞愚,我以不虞愚。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
常人以為自認能夠「預知未來」的人是愚人,
我則以為不盡力去「預知未來」的人才是愚人。
常人以為行事結果皆能「符合預期」的人是聖人,
我則以為不去期待結果「符合預期」的人才是聖人。
註:操盤手不預設立場,懂得隨機應變。
〈29〉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還。
因此我才說:聖人沉水入火,自己可以決定身滅或者生還。
註:本句的主旨~聖人自己可以決定「冒險的結果」。
〈30〉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大自然(宇宙)的規律起始於「靜」,
靜極而「動」以生出天地萬物。
註: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無極生太極是說「無」到極點生出「有」,
「無」代表陰、「有」代表陽,於是有陰、陽兩儀……
靜(陰)大到極點就是太極,不能更靜(陰)就開始了動(陽)。
「太」比「大」多了「一點」,那個「點」意謂「極點」。
〈31〉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天地萬物生出之道」浸入人心,故陰陽之理勝出。
註:由第30句知道有陰就有陽,有靜就有動。《易經》〈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操盤手知道事物皆有相對性,股市沒有絕對的真理。《皇帝內經》認為:陰陽相合謂之神。陰可指心;陽可指物。陰陽相合即心物相應。操盤手開啟心物相應的程序,很容易就能預測股價走勢,這就是俗稱的開天眼。
〈32〉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由陰陽之理相推而變化出道、法、術的順序哩!
註:【陰符經】三個章節即分別演示道理、方法、技術。方法即想法;技術即做法。
〈33〉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聖人知道天理不可違逆,因而發明八卦、甲子等等制度。
註:KD、MACD也是一種不錯的發明,
但是參數的採用有其玄妙之處。
〈34〉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天地之始為何至靜的道理,原本曆法也不能去契入參究。
註:至靜之時沒有變化可言,故無從觀察。
〈35〉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不過後來天地發生「動」的神奇造化,是以生出宇宙萬象。這時周易八卦、天干地支等等制度由聖人發明出來,可以如神鬼般知曉、利用其中隱藏的機制、奧妙。
註:「奇器」指「動」。「神機鬼藏」即神其機、鬼其藏。
奇器即奇妙的東西。
《易經》〈繫辭上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最無形的東西稱為道理;
最有形的東西稱為器具。
「動」雖無形卻能見,所以說是奇妙的東西。
〈36〉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現在,「陰陽相推而勝出之道、法、術」的原理,已經明顯進步為能夠「用心」觀察的現象了吧!
註:因為聖人的發明,讓我們知曉大自然的機制,並且能夠利用其奧妙。舉一反三,還有許多道、法、術等著我們去發明唷!「自然之道」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鼻不能嗅、舌不能嚐、身不能觸,所以要修練我們的心,才能覺知。
★★★
sagemao原創
#不建議跟單

Sage Mao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11/20 15:52:00

你想聽什麼鬼故事

Sage Mao

sagemao

X 9
  回覆時間 2024/11/20 16:05:47

【全國紀錄保持人系列5個項目】
單月現股報酬率45.8%全國紀錄保持人
https://www.wearn.com/bbs/t1153176.html
單月外匯報酬率90.97%全國紀錄保持人
https://www.wearn.com/bbs/t1161312.html
單月現股當沖勝率100%全國紀錄保持人
https://www.wearn.com/bbs/t1161507.html
0秒漲停預告5次全國紀錄保持人(隔天開盤賺10%)
https://www.wearn.com/bbs/t1135082.html
短線股票三個月全勝全國紀錄保持人
https://www.wearn.com/bbs/t1182384.html
★★★

Sage Mao

本主題只有一頁。
作者上一篇主題作者上一篇 作者下一篇作者下一篇主題

回上一頁回上一頁

回頁頂 回頁頂

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wea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82287755 商城客服時間:台北週一至週五9:00~12:00、13:00~18:00 [ 聯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