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統中的技術指標
在台灣,很多人參與資本市場就是從交易台股開始,而後踏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領域再朝國際金融市場拓展。
想起自己在80年代初入股市時,那時候網路並不普及,電子下單尚不盛行,要下單總是靠著打電話給營業員或是在證券經紀商據點營業大廳自己寫單子交給營業員,營業員檢視無誤後交由輸入單據的券商人員輸入傳輸至證券交易所進行掛單搓合,交易時段內營業員總有接不完的電話….
我和經紀商大廳裡的股友們常聚集在經紀商給客戶看行情的電腦前一檔接一檔地看著持股的價位變化,同時看著對應的技術指標如均線、RSI、KD與MACD等的變化來判斷是否該進場或出場………
時至今日網路普及,電子交易盛行,經紀商的營業大廳人潮不復。市場的參與者透過電腦與行動裝置看盤下單,營業員的工作被下單軟體取代。
因應網路時代的來臨,我跨入程式交易的領域,自己設計交易指標,寫交易程式,現在連看盤都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