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說:根據財政部統計,若以家戶歸戶(以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為1戶計算),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有51萬3824戶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較去年增加2萬0109戶。若以個人歸戶,全國有54萬5586人持有非自住房屋,持有1戶有44萬1841人,占全部的8成;持有2戶有6萬7783人,占總人次的12.42%居次,兩者合計占93.4%。另外,持有3戶以上非自住房屋者總計有3萬5962人,占整體比重的6.59%;5戶以上則有8781人,占整體比重的1.61%;持有10戶以上則有1608人
這的標題應該是「台灣房市瘋了,買房族越來越多,租房族越來越慘」,因為這就是台灣房市的真實寫照,一群有錢人在炒作房價,把房子當成投資工具,而不是居住用途。他們不斷地買進非自住房屋,把房源壟斷在自己手中,然後把租金漲到天價,讓一般的租房族無法負擔。這種現象不僅造成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和諧,也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造成負面的影響。
首先,這種現象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和諧,因為它加劇了貧富差距和階級對立。有錢人可以靠著買房來賺錢,而沒有錢的人卻只能靠著租房來生活。有錢人可以享受高品質的住宅環境,而沒有錢的人卻只能忍受低劣的居住條件。有錢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住的地方,而沒有錢的人卻只能被迫遷徙到偏遠或不安全的地區。這種情況會讓社會分化成兩極,造成社會不安定和不滿情緒。
其次,這種現象也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造成負面的影響,因為它抑制了消費和創新的動力。當一般的租房族要花大部分的收入來支付高昂的租金時,他們就沒有多餘的錢來消費其他的商品或服務,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或創業。這樣就會降低台灣的消費力和競爭力,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和產業升級。同時,當一般的租房族要面對高昂的租金和低劣的居住條件時,他們就沒有動力和能力來結婚或生育。這樣就會加速台灣的少子化和老化問題,影響台灣的人口素質和社會福利。
所以說,台灣房市真的瘋了,買房族越來越多,租房族越來越慘。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康和不可持續的現象,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來改善和解決。政府應該加強對非自住房屋持有者的課稅和監管,打擊投機炒作行為,增加公共住宅的供應,提供合理的租金補貼和保障,促進房屋的流通和使用效率。社會應該改變對房屋的觀念和價值,不要把房子當成投資工具,而是把它當成居住用途,不要盲目追求高價房,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子。只有這樣,台灣房市才能回歸理性和平衡,台灣社會才能回歸公平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