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個股:濟生(4111)、數字(5287)、互動(6486)、宏觀(6568)
匯率與台股的連動性
有很多人說台幣升值,股市就會上漲,反之貶值股市會下跌。如果只是單純這樣看待台灣金融市場的變化,顯得有點膚淺。筆者有些不同看法:
當景氣回升,判斷大盤有3000點上漲的空間,此刻該選擇什麼股票多呢?
1.若配合當時台幣對美元一路升值,此刻因國內各項資產有保值的預期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乃是選擇內需產業股作多,如金融、營建、資產,間接性則是原物料類股,如水泥、鋼鐵、塑化、造紙。兩者誰漲幅較大,這要看當時各別產業的供需均衡點,一般而言兩者同屬非電子股都是作多標的。而電子股可能也會跟著大盤上漲被帶動,但台幣升值對外銷股較不利,一旦大盤反轉向下,電子股會跌的比較快。(台幣大幅升值期間如74~79年與90~94年初)
2.若配合當時台幣一路貶值,此刻應選擇外銷產業股作多,如電子類股。非電子類股可能會隨著大盤上漲而被帶動,但長期台幣貶值對內需產業股較不利,一旦大盤反轉向下,非電子股跌勢便會加重!(台幣大幅貶值期間為84~90年)
同一時期主流類股與台幣走勢對照表可參考圖表(1~3)。
圖表(1)為十年來新台幣與大盤的走勢,共累計3000多筆資料。圖中可以清楚看出,台幣升值與否對大盤長線走勢並非同步,只有在外資流入或流出時,對台灣股市短線上才會有影響力。但終究影響不到長線景氣循環的節奏。
圖表(1)十年來新台幣與大盤的走勢圖表(2)為電子與金融股走勢的對照表:不同類股對景氣循環各有不同的節奏,當景氣循環向上,配合台幣升值致使內需產業有增值的效果,非電子類股漲幅會較大。反之在台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之下,外銷電子股因為增加匯對收益,股價較容易大漲。在84~90年期間,一美元兌台幣從25元附近一路回貶至34.4元,造成電子股漲多跌少的大多頭行情,而非電子股(金融股)只有在央行年底寬鬆市場貨幣營造出來的的資金行情。資金行情一退燒,若沒有基本面作支撐,仍然逃不過破底的危機。
圖表(2)電子與金融股走勢的對照表圖表(3)為電子與鋼鐵股的對照表:光看圖表(2)有些細微部份並不是很清楚,圖表(3)則可清楚看出90~94年台幣升值期間,一美元兌台幣從35元附近升值至30.67元,非電子股中以鋼鐵漲幅最大。原因不是技術革新,僅是需求大於供給,就能造成這樣的漲勢。這跟賣菜原理一樣。筆者在94/7/20寫這一章節時,青蔥一斤已飆漲至450元的天價,若沒記錯的話去年蒜頭也飆至200元的天價。此時要冷靜的想想看,菜餚裡不加點對味的料理就不好吃嗎?答案是不會嘛!類似像這樣的漲勢,長線不是因為技術革新,僅是供給量減少造成價格往上調整的情況之下,只要等這些盲目追價的投資人一回神之後,接下來的跌勢就容易跟前一波的漲勢作對稱。
圖表(3)電子與鋼鐵股的對照表
NASDAQ與台股的連動性
圖表(4)為原始上升趨勢線與波浪的關係,上升5波、回檔3小波的ABC波段。黑框區域內代表完整的下跌波段,包括ABC回檔波,黃框區域僅代表C波的主跌段。把這兩個區域位置記下來之後,等等再解釋NASDAQ與台股的連動性就能一目瞭然了。
圖表(4)原始上升趨勢線與波浪的關係圖表(5)是大盤與NASDAQ近十年來同時期的技術線型圖,圖表(6)則是電子股與NASDAQ同時期的技術線型圖。
圖表(5)大盤與NASDAQ近十年來同時期的技術線型圖圖表(6)電子股與NASDAQ同時期的技術線型圖為求兩者線型的相容性,筆者事先已扣除了各別國定假日對方所有的交易日。大盤是電子股(半導體及科技股)與非電子股(原物料,金融,營建,資產)的總和,NASDAQ僅有高科技股成份在,所以在判斷兩者指數互動的整體架構,尚需須把不同類股分開來分析。這樣才能看的更透徹。
舉例:
區塊1的位置:
A.大盤在87年2月份從9378~5422亞洲金融風爆時期,一路爆跌了3956點。
B.同時期NASDAQ中途雖有作回檔整理,但終究還是一路創歷史高點。
判斷方法:
台股跌破原始上升趨勢線,拉高作最後逃命波段,由於當時美高科技股持續走揚,台灣股市卻受亞洲金融風暴洗理持續破底,當時國際情勢的基本面主跌股,其實是屬於內需產業及原物料類股,台幣大貶,電子產業反而受益,所以多數電子股提前在6219點見到低點。短期超跌之後便展開另一波的回升行情。
區塊2的位置:
A.由於加權指數經過85~89年電子股的瘋狂飆漲,電子類股總市值佔大盤比重提高為55%,金融股則降低至17%,導致往後行情台股與美股的走勢會有相似的連動性。
B.台股跌破原始上升趨勢線之後,拉高作逃命波段,當時階段美股較強勢,台股相較弱勢許多,原因為台股的非電子股持續破底,短時間僅有少數電子股在撐大盤指數。如半導體股。
2~3的中間區塊的位置:
A.可以很明顯看出台股相較強勢,美股小反彈之後再度破底。
B.當時台股相較強勢的原因為:非電子類股脫離谷底區,即將展開3~5年的回升行情,同時期一美元兌台幣35元關卡守穩後,陸續升值至94年初的30.67元,造就非電子股大多頭行情。
區塊4的位置:
A.美股守穩上升趨勢線,導致近期相較強勢,並帶動台灣的電子股連袂上漲,大盤也突破趨勢線的反壓。
B.按照過去區塊寬度逐漸縮小的情況之下,台灣景氣谷底區約在2005年十月落底,大盤可能會提早兩個月見低點,電子股則約在6月份會領先展開回升行情。但目前看來好像在4月22日就開始發動了。不覺讓人感覺到景氣循環有愈來愈短的現象!
景氣循環與台股的連動性
正確的利率走向,可調整景氣循環的節奏與速度,相關財政官員也可利用單一稅率的高低,來控管某一產業的購買能力。進而防制過度的通貨膨脹以及通貨緊縮。
1.調高利率:當財金官員能準確掌握景氣循環的脈動,發現股市有泡沫化危機時,自然會在景氣高峰的前後階段平均分配調高利率。或採取宏觀調控政策。針對目前飆漲的商品課以較高的稅率,負稅一提高會減少購買能力,自然就能防止通貨膨漲。
2.調降利率:當財金官員能準確掌握景氣循環的脈動,自然會在景氣谷底的前後階段平均分配調降利率。並鼓勵投資,刺激民間消費,以便增加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制止進一步的通貨緊縮。
3.利率波動對資本市場的衝擊:利息大幅波動對擁有大筆資金的投資人影響很大,近而影響到富豪的投資策略,這些有錢人他們會在國際間股匯市,投資事業以及銀行利息上作出最佳的資產配置。
(1)當發現利息比較好賺時,市場資金自然會流向國際間的債券市場,導致債券行情上漲,股市因資金流向債券,短期反較容易下跌。
(2)當發現放款利息很低,向銀行借錢來創業的投資人就會明顯變多,有的利用它來投資股票;有的增加產品的庫存量及更新設備,股市因短期交易量活絡及企業間彼此良性競爭下,營收與股價紛紛向上成長。
4.近一年國際間各國景氣循環階段:
94年中處在圖(7)中C調降利率的國家有:南韓,日本,丹麥,挪威,印度,捷克,土耳其。處在圖(7)中F調高利率的國家有:台灣,中國,香港,美國,英國。
很明顯的,近半年來調降利率的國家,大都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受傷較重的國家,分別在近幾年加速經濟成長。提高國際間的競爭力。而最近隨著美國聯準會同步跟進調高利率的國家,中期股票市場較無衝勁,因為正處在壓抑成長階段,有點風水輪流轉的味道。
圖中上升趨勢線可代表國內生產毛額(GDP)。GDP是衡量一國經濟成果高低的指標,每年穩定成長,經濟自然穩定復甦,國民所得也會接近同等幅的增長。可參考圖(8)所示。
圖(8)而此上升慣性在民國90年被打破,至今停滯不前已有三,四年之久。當時造成通貨緊縮,失業率飆高,台灣競爭力降低以及人民財富失血等等負面的因子。直至93年大盤最高來到7135點才有點回穩的現象,但那僅是階段性循環到另一次小高峰必經之路,長期而言尚需與鄰近國家相比較,方能知悉台灣在亞洲的競爭力是否有成長,跟中國、香港及南韓相比較,以目前看來好像有點倒退的現象,執政者不得不防範未來。
雖行政院利用特別預算擴大兩年的就業方案,有效降低了失業率,但時間一過去,這些數字還是會自個兒跑回來,再加上結構性失業持續進行中,技術的革新讓老一輩無法跟上新科技的腳步,進而被迫提早退休;以及全球人口老化現象正在漫延之中等等。
這些數據對台灣在2008年有個致命性的轉折點:
A.2008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對中國大陸的政經情勢。
B.2008年8月北京奧運對台灣GDP成長的時間轉折。
C.2008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對美中台日四方關係的政經情勢。
GDP指標長線而言,與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呈現正相關系數,但跟大盤指數相比,隱約落後6~12個月左右。若您能洞燭先機,預知民國90年GDP將出現難得一見的負成長,那麼就應該在89年某個月份將股票出清。而不是看過去的經濟指標,來分析現在應有的合理股價,要知道一點,股價通常是領先經濟基本面。
綜合上述ABC三項重大的時間轉折,可預先推測2008年會是個非常熱鬧的一年,在眾多勢力彼此激戰之下,GDP必定大幅向上成長,而景氣在這附近就會見到另一個循環的高峰,股價也容易提早見到高點;若當時台灣的競爭力沒有明顯的提昇,人口持續外移,債留台灣錢進大陸,台灣股市不但會泡沫化,更會面臨被邊緣化的處境。投資人不得不小心!
5.各項指標循環週期與影響因素:
對全球人類生活品質的循環週期與影響的因子,從較大級數的循環波到小循環的剖析:
(5)星球間的互動彼此產生磁力與氣候的變遷,大約60年(一甲子)可出現類似型態。
(4)太陽黑子10.45年為一個循環週期,影響週邊的生態結構。並產生四季的效果。
(3)國際間利率走向及國內物價水準,影響到各國官員的財政方針。
(2)人類生老病死,受自然界及生理循環影響到商業決策,間接也影響到景氣循環。
(1)各種投資及消費行為受當地政府的執政能力影響。
種種多項時間轉折,可依稀推算背後潛藏著許多循環理論,然而完整的循環系統是無形的,一般人短時間用肉眼很難察覺到其被後運轉的模式,只能靠先人的智慧及本身計有的經驗慢慢累積而成。如圖表(10)為經濟生活圈參考圖。
圖表(10)經濟生活圈參考圖一旦瞭解各圈圈相互依存的邏輯之後,就能領先掌握市場的脈動。其實每個循環系統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運作,然而圈圈愈大,主宰者的力量就愈大。
圖中趨勢力量=N>5>4>3>2>1,代表5可以影響到4的生存模式,4可以影響到3的生存模式,以此類推一直到1或比1更小的循環系統。但1卻很難影響到2的生存模式,2很難影響到3的生存模式,以此類推一直到N。
圖中慧眼區塊為我們的慧眼,在某一單位時間點上所能吸收到的對應空間知識。舉例而言圖中1直徑最短,離我們最近,很快就能繞行一圈(約3個月),因此同一時間點求得知識範圍也就愈多,由於遭遇到的事件頻率很高,自然間領悟力也較強。而在圈內5的區域是離我們最遙遠的知識,大約60年(約720個月)才會繞行一圈,因此同一時間點可視角度範圍也就更小,外行人通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只有眼睛夠銳利的專業人士才有可能洞悉到一小部分軌跡,若再想進一步研究得靠先人的統計資料及自我天份,一點一滴將軌道上每個角度的知識拼湊完成,最後才有辦法察覺到背後完整的運轉模式。以便領先市場作出最佳的投資策略。
https://www.wearn.com/book/bookfile.asp?b_id=A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