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不好意思,我的文章其實就是在故意凸顯你所說的缺點
1.我有把沒有考慮除權息與有考慮除權息的績效分成上下兩段
所以有考慮除權息的,績效會少30%
2.這個期貨策略很明顯從2009年就不再創新高,這也是我在文中有明白寫出來的啦
反而是賣方的策略一直創新高
所以很多策略,透過不同商品的進場,會出現更好的績效
如果大台進場與賣方進場一樣都要面對跳空風險
但賣方績效卻一直創新高,那我應該做賣方策略才對
之所以從2003年開始,因為我想測10年績效
不過2003年是賠錢的呀
故意跳過2008大賺,從2009開始也不對,因為今年又大賺,這樣可能更奇怪
所以還是單純的從2003開始吧
2003/-73100
2004/387600
2005/123400
2006/134200
2007/163000
2008/333400
2009/9400
2010/-32200
2011/-10600
2012/196000
所以無論從哪一年切入都容易先入為主
不如就單純測10年績效就好了
3.因為這是一個簡單策略
就是取最簡單的進場法,我的家人不可能還會懂什麼加碼,我就是單純設計一個白癡進場,出場法
所以跟貪心應該沒關係啦,如果每一次進場前,還要判斷這次該不該進場
這樣不就又回到人工交易判斷了嗎?
所以我就是設計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只判斷20日高低點就好,就如此單純
這是我在當沖盤所領悟出來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斷去精進自己的進出技巧
其實都不如一些簡單的操作策略
是我們一直自作聰明,以為可以更精確的打敗大盤
很多老前輩,只是用一些簡單的策略,不論是股票或期貨,進出次數少,卻可以創造更好的績效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雖然我的人工交易很難完全學到這一點,因為我真的很喜歡trade單
但至少可以透過程式交易來作一點轉變
4.在設計之前,我也覺得20日高低點一定會在震盪盤一直被巴,但結果卻遠超過我意料
每年都不超過10次進出,所以我也覺得是否我設計錯了,麻煩各位也都可以幫忙檢查一下
很多策略不真正去回測,只憑我自己人工想像,很容易先入為主
因為不是用20MA,是20日高低點,應該是這樣,所以沒有一直被巴
並沒有什麼優化,只有20日高低點一個參數,每日13:20後不進出,這樣而已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帶隨身碟去產品發表會現場,我直接送也可以
這並不是什麼機密的策略,績效也很普通
可能你們改一下參數,會有更好的績效也說不定^^
我很喜歡大家提出質疑來討論
這樣才能讓我思考,學到一些原本沒考慮到的細節
謝謝閃大^^